微mym17801
小腦萎縮在中醫中屬于“痿證”范疇,以平衡障礙、步態不穩、肢體震顫為主要表現。許多患者長期受此困擾,而中醫認為,這些癥狀僅是表象,其根本在于腎精虧虛、髓海不足。李俊才醫生在多年臨床實踐中發現,從補腎填髓論治此類疾病往往能取得顯著效果。
典型案例
小腦萎縮患者58歲,頭暈手抖、走路不穩3年,初期僅偶爾頭暈,未予重視。后癥狀逐漸加重,出現持物顫抖、步態蹣跚,甚至需扶墻行走。就診時,患者站立搖晃,雙手細微震顫,言語稍欠流利,伴腰膝酸軟、耳鳴健忘、夜尿頻多、精神萎靡等。
辨證思路
觀察其舌脈:舌淡苔薄白,脈沉細弱。結合癥狀,李醫生判斷此為“腎虛髓虧,腦失所養”。腎主骨生髓,髓海不足則腦轉耳鳴,肢體失于濡養故震顫不穩;腎氣虧虛則腰膝無力、夜尿頻多;精氣不足則神疲健忘。
治療方案
治以補腎填髓、益精健腦為主,方選益腦平衡療法加減:
補腎填髓:熟地黃、山茱萸、枸杞子、龜板膠、鹿角膠
益精健腦:山藥、菟絲子、牛膝、遠志
強筋壯骨:杜仲、桑寄生
調和諸藥:炙甘草
療效追蹤
初診1療程:腰膝酸軟減輕,精神稍振,但步態仍不穩,提示腎氣漸復而髓海未充。
2療程后:夜尿減少,頭暈緩解,手抖稍減,調整方藥加強通絡之力。
3療程:步態較穩,可短距離獨立行走,持物震顫明顯減輕,言語較前清晰。
此案體現了中醫“治病求本”的理念。肢體不穩為標,腎虛髓虧為本,需從根本調補。需注意的是,個體差異較大,切勿自行用藥,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辨證施治。若您或家人有類似困擾,建議及時就醫,通過個性化方案改善癥狀。
(注:本文僅供參考,個體情況不同,具體用藥需專業醫師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