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里約熱淚奴
網上多名博主爆料,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九年級語文試卷上有一篇閱讀理解文章《杜鵑花落》,全文從以一個侵華日軍為視角,講述其為了給兒子報仇去打八路軍,結果炸死了自己兒子。
文中形容日軍抱著兒子的尸體噴出鮮血“像牡丹花凋零”。網友質疑該文章將日本侵略者的死描寫的過于悲壯,還出現找八路軍報仇的情節,是明目張膽地美化侵華日軍。
目前的情況是,成都新都區通報稱,已成立聯合調查組進行全面調查,對相關教研員及區教科院院長予以停職,并將根據調查結果、依據相關規定對相關責任人員進行嚴肅處理。
有網友發現,根據試卷上的信息和網絡公開資料,這篇文章是河南湯陰縣一所中學的校長李佳前于去年撰寫并發在網上的。湯陰縣是南宋抗金名將岳飛的故鄉。
3月26日,湯陰縣教育局一位工作人員回應記者采訪時表示,李佳前目前已被免職,當地很重視此事,正在處置中。
我認為,這樣的文章確實會給人帶來不適感,尤其不適合出現在語文試卷上。說日軍兒子的鮮血“像牡丹花凋零”,這是一種病態的共情。
我主要想表達的意思是,進入教材或閱讀教材、補充讀物、試卷上的文章,一定要慎重對待,要有一套篩選與評估機制。因為它的受眾是學生,價值觀尚處于發育當中,對這個世界尚沒有建立起成熟的觀察、思辨與防御能力。
但現實生活中,各種奇葩的、顛覆人們想象的試卷,是一種堅硬、銳利而真實的存在,讓人感受到了一種教育的疼痛。
比如,一份名叫《新課程報.語文導刊》的高二作文指導版上,曾經出現了一篇題為《紅蓋頭》的文章,作者余顯斌。文章大意是,爺爺隨身攜帶一個小鐵盒,里面裝著一個紅蓋頭,那是奶奶和爺爺結婚時戴的,而奶奶是被爺爺親手打死的——當年,爺爺幫游擊隊員籌集了一筆經費,可貪圖享樂的奶奶想把經費帶走,于是爺爺大義滅親,開槍了。
觸目驚心的兩點信息已經被人標上了紅線。其一是,文后的“品讀“寫道:”讀過這篇文章的人不能不為這位親手處決自己妻子的革命者的高尚人格、偉大的家國之愛動容。“其二是,這份報紙的出版日期為2022年4月15日——對,你沒看錯,它不是歷史文物,就出現在我們身邊。
我也不知道這個故事是不是真實的,既然是文學作品,大概率是編造的。不管是真的還是編的,向今天的孩子宣揚這樣的價值觀,合適嗎?文中的奶奶顯然并非罪大惡極,被枕邊人以正義之名親手處決,生命的尊嚴與價值何在?開槍警告不可以嗎?打傷不可以嗎?天底下是否真有這樣的畸形之愛?
或者也有一種可能——就當它是一個真實故事好了——爺爺是失手將奶奶打死的,本意只是警告一下,沒想到釀成大錯。如果是這樣,文章的邏輯大體上是成立的,正常的人倫并沒有被置于如此不堪的境地。但是,文后的品讀說“親手處決自己妻子“云云,顯然向孩子傳遞了一種扭曲的價值觀。
總之,《杜鵑花落》也好,《紅蓋頭》也好,從不同方向呈現了一種病態審美。所不同的是,《杜鵑花落》被有關部門迅速手起刀落,《紅蓋頭》以及不少類似病態抒情的文章,仍然在各種教育場景中大行其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