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系”,已成昨天的事。曾經的因,結下今天的果。6月6日,金融監管總局公布行政罰單,涉及兩家昔日被處置的金融機構:易安財險與華夏久盈資產。
其中,易安財險因違規資金運用損害公司利益等問題,超過10位相關責任人被罰171萬元,對曾經的董事長撤銷任職資格,對曾經的總經理禁止進入保險業5年;華夏久盈資產則因關聯方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等問題,超過20位相關人員被罰266萬元,部分人員被撤銷任職資格,更多人員被監管分別禁入保險業1年、5年、15年、終身等不同年限。
需要注意的是,4月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書》,正式裁定對明天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關聯企業進行實質合并破產清算,該裁定標志著明天控股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5月8日,華夏久盈資管披露公告稱,原股東華夏人壽將其所持公司99%的股權以4.95億元轉讓給瑞眾人壽,實際不涉及資金交易,其他股東放棄優先購買權。
一系列動作,都在宣告“明天系”正在變為歷史。這份罰單,也是在出清歷史遺留問題。
01
兩家機構被清算
部分人員被禁業
根據罰單,易安財險因違規資金運用損害公司利益,委托無保險中介資質機構從事保險銷售活動,保險條款和保險費率違反規定,編制或者提供虛假的報告、報表、文件、資料等問題,相關責任人李軍、曹海菁、付興亮、李民、趙振民、王文瑜、曹莉莉、仇傳喜、岳云峰、程爽、彭煊、解暉、劉旸等被罰171萬元,同時,監管對李軍采取撤職、對曹海菁作出禁止進入保險業5年處罰。
再看華夏久盈資產,因關聯方報告中存在虛假記載和重大遺漏、協助其他機構違規大幅虛增償付能力、違規運用資金造成重大損失等問題,相關責任人員丁德勝、趙瑜綱、崔勇、張洪濤、梁志勇、蔣健、奚星華、仲長昊、陳慧、于凌雁、張洪新、郭濱、謝民、黃偉、高志強、呂婧、付李艷、程東勝、馬麗、張蔚蔚、張瑩、楊清、徐淼、禹浩、劉藝等被合計罰266萬元。同時,監管對丁德勝、趙瑜綱、崔勇、張洪濤、蔣健等人撤銷任職資格;對丁德勝、趙瑜綱、崔勇、梁志勇、蔣健等人終身禁止進入保險業;對張洪濤禁止進入保險業15年;對陳慧禁止進入保險業5年;對于凌雁、張洪新、郭濱、謝民等人禁止進入保險業1年。
罰款、撤職、禁業,這份罰單又將陳留在歷史軌道上的“明天系”險企問題再一次搬到臺面上。
從2020年7月被正式接管,到2022年7月兩年接管大限,期間“明天系”險企紛紛尋找自己的出路。其中,易安財險,作為率先開啟動作的險企,以破產重整開始,又以招募戰投接盤,最終化身為“比亞迪財險”。
如今,隨著這一罰單的出現,“易安財險”這一歷史名字再度回到大眾視野,而曾經的“明天系”險企所犯的“錯”,被一一清算。
02
改頭換面迎新生
遺留問題仍待解決
作為中國資本市場最龐大的民營金融集團之一,“明天系”號稱“最全能”的民營資本系族,也是最為神秘的資本巨鱷,穿梭于中國資本市場之中,組成了中國資本市場中最為活躍的部分。從誕生到發展、擴容,再到式微,“明天系”可謂是既出名又低調。
不過,再低調的資本,依舊躲不過監管的“穿透式”審查。從2019年的包商銀行,到2020年的9家機構,接連被接管的“明天系”資本,正在宣告“明天系”的明天不再風光無限。
2020年7月,監管正式宣告對華夏人壽、天安人壽、天安財險、易安財險4家險企進行接管,這一消息震驚了市場。易安財險作為國內四家專業互聯網險企之一,雖然對外宣稱“非明天系”,但通過層層嵌套,“明天系”的身影始終縈繞周圍。
據悉,易安財險的股權很分散,未出現一家控股的局面,但這樣的股權體系,似乎與包商銀行的“套路”如出一轍,易安財險與“明天系”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也正如此,易安財險背后潛藏的一些與“明天系”有關的違規操作也很隱蔽。
如今,隨著監管罰單的披露,易安財險曾經的問題也展示在行業面前。
不僅如此,易安財險也曾陷入資不抵債的地步,這一點從北京金融法院2022年7月披露的民事裁定書中就有顯示。具體來看,對于易安財險的凈資產,北京天健興業資產評估出具的以2022年3月31日為評估基準日的《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擬進行重整涉及易安財產保險股份有限公司凈資產價值資產評估報告》顯示,易安財險總資產評估價值為3.38億元,總負債評估價值為4.62億元,凈資產評估價值為-1.24億元。基于此,易安財險走上了破產重整的道路。
通過系列整改、招募戰投后,比亞迪的入局讓易安財險迎來了新生,比亞迪財險由此誕生。無論是從股東還是名字,抑或業務方面,如今的比亞迪財險算是脫胎換骨。
不過,歷史遺留問題的解決需要時間。比亞迪財險2025年第一季度償付能力報告顯示,目前仍面臨多起訴訟糾紛,而且可追溯到易安財險時期。其中,有一筆訴訟標的額為2208.15萬元的勞動糾紛,被告人為“曹某”,這一數字遠超正常高管離職補償范疇。為此,有業內人士猜測,“曹某”就是曾經易安財險的總經理,如果是,這背后的問題又耐人尋味。
03
風險處置關鍵期
相關股權正在轉讓
可以看到,監管的板子并未因股東更迭而手下留情,同時,舊日的高管也終究難逃“秋后算賬”。
4月7日,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出具《民事裁定書》,正式裁定對明天控股有限公司等12家關聯企業進行?實質合并破產清算?,而該裁定標志著明天控股正式進入破產清算程序?。
其實,2月11日,“明天系”控股的12家企業就已向上海三中院提交了實質合并破產清算申請書,隨后法院召開聽證會進行審查?。于是,在2025年3月28日至4月2日期間,多家關聯上市公司陸續發布公告,提示申請存在不確定性。相關上市公司均表示,其業務、資產、財務等與明天控股保持獨立,目前生產經營正常,破產清算不會對日常運營產生重大影響?。
直到4月7日法院的裁定,這成為“明天系”風險處置的最關鍵一步。
不僅如此,曾經的“明天系”金融機構旗下的子公司,也在改變自己的身份。5月8日,華夏久盈資管在中保協網站披露公告稱,原股東華夏人壽將其所持公司 99%的股權以4.95億元轉讓給瑞眾人壽,相關事項已于2024年7月15日經華夏久盈資管臨時股東會會議審議通過,并于2025年4月25日經金融監管總局批準生效。
股東變更完成后,華夏久盈資管的股權變為瑞眾人壽持股99%,處于絕對控股地位;北京世紀力宏計算機軟件科技有限公司則持有剩余的1%股權。
身份的改變,亦是在告別過去。“明天系”,正在被進一步出清,那些管理者、參與者也只能為自己的“昨天”買單。
沒有了“明天系”,我們還應該擁有美好的明天。
撰文:木子
編輯:一諾
設計:曉瀅
校對:安文
審核:曦曦
出品:新時代保險研究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