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最大的功勞,就是周汝昌老先生題詞里的那句話:首尾全龍第一功。
在此之前,“朱樓搬演多刪落”。
從來沒有一部《紅樓夢》影視劇作品,能夠像87版這樣,相對完整地把整部書的人物、情節影像化,同時在表面上做到大體忠于原著。
它拍得十分親民、沒有門檻,就像是一部活動的連環畫,觀眾可以毫不費力對應書中的內容。
有了這樣的具象,電視劇沒有拍到的情節,觀眾在讀書時甚至可以自行腦補畫面,閱讀體驗更加愉快。
作為一部電視劇,87版《紅樓夢》無疑是成功的。
作為《紅樓夢》,可商榷之處就比較多了。
了解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影視劇的朋友,都會知道,自誕生之日起,87版就是一部“爭議之作”。
甚至可以說,批評遠比表揚更多。
其中針對幾位主演的評價,犀利而不留情面,只有鄧婕飾演的王熙鳳除外。
電視劇的選角大多形似、貼合原著,這是得到普遍認可的。
但是人們大多認為,電視劇未能將角色豐滿的性格詮釋到位。
整體上說,表演僅僅停留在外部動作上,沒有深入到人物內心去。
這壓根就不是演員夠不夠漂亮的問題。
當時的《紅樓夢學刊》上有大量的文章,《文藝報》等報刊雜志也紛紛開辟專欄,對87版進行了全方位的剖析。
具體到林黛玉這個形象,持否定意見的居多。
當時一邊倒的看法是——
劇組把“神似”簡單理解為尖酸刻薄和憂郁感,對林黛玉的解讀流于表象。
創作者幾乎都是在她的“小心眼”上花力氣,未能把握她性格之真、情、忍、抗。
電視熒屏上的林妹妹,只表現出因愛情糾葛引起的猜疑、爭吵,她純潔率真的內心,聰明靈秀、清奇高雅的氣質,沒有得到展現。
大家認為,87版《紅樓夢》里林黛玉的角色失敗,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原著中體現林妹妹“詩化性格”的情節,幾乎被刪除殆盡。
胡文彬先生總結得很全面,他評價說,87版《紅樓夢》在人物處理方面,林黛玉缺少仙氣,賈寶玉缺乏靈氣,史湘云缺少士氣,賈母缺乏高貴氣,劉姥姥過于土氣,賈環則絲毫沒有豪門公子氣。
專家說“缺少仙氣”,觀眾的評價是“神氣不足”,貴氣、活潑、可愛,都沒有。
但是央視的傳播能力不可忽視。
隨著一次又一次的重播,憑借音樂、服裝、造型等方面的優勢,87版的口碑漸漸發生改變。
恰好在它播出二十周年時,主演的命運似乎與其角色重疊,給電視劇本身加上了一層濾鏡。
再加上《紅樓夢》影視劇的后來者,一個比一個不能打。
還有近年來的短視頻和修圖技術加持,碎片化的精致87版無處不在,它一步步走上“封神”之路。
本文為我來我看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