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管治療的就診次數主要取決于牙齒的感染程度、炎癥狀態及治療方案,通常需要 1-4 次 不等
一、常規根管治療的次數與流程
1.急性牙髓炎 / 根尖周炎(需緊急處理)次數:2-3 次
第 1 次:開髓引流,緩解急性疼痛,放置消炎藥物;
第 2 次:清除感染牙髓,根管預備、消毒,填充暫封物;
第 3 次(如有需要):復查炎癥消退情況,完成根管永久填充。
2.慢性牙髓炎 / 根尖周炎(無急性癥狀)次數:1-2 次
第 1 次:開髓、根管預備,清除感染組織,放置長效消毒劑;
第 2 次:復查無異常后,完成根管填充(部分情況可一次完成)。
3.復雜病例(如根管鈣化、根尖囊腫)次數:3-4 次
原因:需多次根管消毒、觀察炎癥恢復情況,甚至配合根尖手術,治療周期更長。
二、影響就診次數的關鍵因素
1.感染嚴重程度
若牙髓壞死伴大面積根尖周膿腫,需多次換藥控制感染,避免填充后炎癥復發。例:根尖囊腫患者可能需先進行根管消毒,3-6 個月后復查囊腫縮小再填充。
2.治療技術與方案
一次性根管治療:
適用于感染輕、無急性癥狀的牙齒,醫生通過高效器械一次完成預備、消毒和填充,減少就診次數。
分次治療:傳統方法中,為確保消毒徹底,可能分 2-3 次完成。
3.患者配合度與術后反應
若術后出現疼痛、腫脹等不適,需額外復診調整;
若遵醫囑護理(如避免咬硬物、保持口腔清潔),可減少復診次數。
三、特殊情況:根管治療后需補牙或牙冠修復
補牙(淺齲 / 中齲):
根管填充后即可進行,算 1 次額外就診;
牙冠修復:
根管治療完成后 1-2 周,需咬牙模、制作并佩戴牙冠,通常需 2 次 就診(取模 + 戴冠)。
四、就診建議
按時復診:
分次治療中若未及時復診,暫封物脫落可能導致細菌再次感染,延長治療周期。
選擇正規機構:
專業醫生會根據病情制定合適方案,如使用顯微鏡輔助治療復雜根管,減少次數和風險。
術后護理:
治療后避免用患牙咬硬物,若出現持續疼痛、牙齦膿包,需立即復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