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4年啟動“學習胖東來”的調改計劃以來,永輝超市在北京市場的轉型步伐持續加速。截至6月初,已有8家門店完成“胖改”,其中豐臺區千禧街店、通州區萬達店等標桿項目成為區域消費熱點。
以端午節前開業的通州萬達店為例,5月22日開業的通州萬達店成為現象級事件:有報道稱開業首日客流突破5萬人次,商場外排隊人群綿延數百米,甚至出現“通州一半人都來了”的說法。
另據報道,開業前四天累計銷售額突破700萬元,進店客流同比增長超200%,單日最高客流達3.2萬人次。端午假期期間,北京7家調改門店客流較去年同期平均增長70%以上,部分門店日銷突破140萬元……
筆者的親身經歷也驗證了相關報道。為寫文章探訪通州萬達店,前四天愣沒擠進去!好在端午節時人流稍減,到店實地觀察了一番。聽到周邊人的議論,提到這家店滿口是“胖東來”,看起來,胖東來模式真的是深入人心,似乎也是眾望所歸。
“胖改”浪潮下的北京樣本
步入永輝通州萬達店,感覺的確是很寬敞。隨意逛逛,過道一點兒沒有局促感。有報道說超市過道統一拓寬至4米。貨架的排列讓人感到很舒服,一點兒沒有某品牌會員店的壓抑感。報道說貨架高度統一降至1.6米,的確有視野豁然開朗之感。
在購物上,現切水果每四小時打兩折,好多人嘀咕要再逛一會兒,等到六折在下手。榴蓮柜臺旁邊配備防刺手套,還有挑選指南。在水產區,看到條幅“只賣海鮮不賣水”,在凍品區,有厚手套備著。
從購物體驗上看,看到貨架上每個一段就掛著放大鏡,顯然是為方便老年顧客查看商品信息準備的。我還看到了餐吧,菜香撲鼻。
匯集公開報道,永輝通州萬達店在“胖改”后的直接變化有:
商品結構重組。胖改后食品百貨類新增42%,烘焙、熟食等現制品類占比提升至20%,進口商品占比近20%。通州萬達店引入烘焙商品81種、熟食近300種,商品結構已達胖東來的80%以上。
銷售模式創新。如前邊提到的現切水果每四小時打兩折,對保鮮要求高的鮮食、蔬菜之類實現日日清等等。
體驗細節優化。除前邊提到的貨架高度統一降至1.6米,主通道拓寬至4米外,收銀機臺增加至24臺,購物動線更趨人性化。增設免費直飲水、寵物寄存等便民服務。
幾句特別想說的話
在通州店探店,切身體會到了“胖東來模式”的親切、接地氣。那種舒適度極佳的獲得感,令人難忘。不過,過程中,還是有些地方覺得還可有些提升。
首先就是服務。
胖東來的核心競爭力在于“財散人聚”的企業文化,但永輝的員工仍有待提升。有報道稱也永輝的員工處理果切時動作猶豫,面對顧客詢問產地信息,需反復翻看標簽才能回答,我也看到這個情況。據說,為準備胖改后的重張,永輝派出員工赴河南培訓,但300余人的速成培訓顯然難敵胖東來常年沉淀的服務默契
注:本表為輸入提示詞后由“Deepseek”R1生成
從報道上看,有顧客投訴石景山喜隆多店員工在戶外抽煙、大興鴻坤廣場店員工對促銷政策解釋不清,甚至出現變質商品退換糾紛處理不及時的情況。正如胖東來創始人于東來所言:“很多企業調改后仍按舊習慣經營,這是致命問題”。
其次,自有品牌空心化。
在探店過程中,身在永輝超市,耳邊的人卻是“言必稱胖東來”。這種錯位感,讓人不由得對永輝超市的品牌建設生出疑慮。
初期調改店的客流紅利,很大程度上依賴胖東來自有商品的引流效應。但隨著胖東來與京東達成戰略合作,其自有品牌于2025年6月全面上線京東平臺,北京消費者無需到店即可購買。這一變化直接沖擊永輝的差異化優勢——通州萬達店的胖東來DL橙汁、堅果燕麥脆等商品,在京東上線后銷量銳減30%。
更嚴峻的是,永輝自有品牌占比僅5~15%,遠低于胖東來的30%和山姆的40%,尚未形成替代競爭力。
第三,價格競爭力弱化。
表面上看,永輝通過頻繁打折(如現切水果四小時兩折)吸引客流,但部分商品價格仍高于競爭對手。據報道,以通州萬達店為例,其進口牛奶價格較盒馬鮮生高15%-20%,烘焙類產品均價與山姆會員店持平但品質存在差距。
更值得關注的是,調改店的運營成本顯著增加——員工數量與工資雙升、冷鏈設備投入加大,若銷售額無法持續增長,可能陷入“高成本-低毛利”的惡性循環。
第四,供應鏈隱憂。
永輝試圖通過“裸價直采”壓縮流通成本,但實際操作中遭遇多重阻力。某外資奶粉品牌銷售負責人透露,超市要求的“裸價”幾乎壓縮了品牌方全部利潤空間,導致部分供應商選擇減量定制化產品(如小包裝、低克數)應對成本壓力。
生鮮直采方面,永輝的“去供應商化”需面對現金流壓力與品控風險。例如,有消費者在雪球平臺反映,通州萬達店活蝦存活率不足80%,而熟食區炸雞、油條等商品普遍存在涼售現象,與胖東來的“現制現售+恒溫保存”標準差距明顯。
胖東來董事長于東來坦言:“幫扶只能持續兩年。”應該說永輝的深層變革才剛起步。當“打卡熱潮”退去,決定成敗的關鍵在于——能否將員工高薪轉化為主動服務意識,將網紅商品進化為自有產品體系,最終在“胖東來基因”之上,長出屬于永輝的零售新生命。
正如通州店生鮮柜上那句提示:“鮮切水果按1-4順序吃口感更佳。”零售轉型又何嘗不是一場講究次序與火候的藝術?永輝的“胖改”已切好食材,現在最需要的,是掌握讓消費者回味無窮的烹飪之道。
聲明:文中使用圖片除特別注明外,包括封面圖片均來自百度圖片搜索結果。如涉及使用不當請聯系編者刪除。
提示:
* 本文為“食材界”原創,歡迎業內外媒體轉載。轉載請在后臺回復“轉載”了解相關規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