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日,國務院最新修訂的《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正式施行。文件規定,機關、事業單位、大型企業應當自貨物、工程、服務交付之日起60日內支付款項。
這一消息引發車圈集體發聲響應。自6月10日起,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集團、比亞迪、長城汽車、小米汽車、小鵬汽車等十余家車企紛紛宣布,將給供應商的支付賬期控制在60天以內,以保障供應鏈資金高效周轉,助力產業鏈良好協同發展。
若這一舉措最終能落地,一方面供應鏈企業“苦賬期久矣”的情況將好轉,緩解內卷式競爭。但另一方面,對于現金流欠佳的車企也會是重大考驗。
01
十多家車企相繼表態
從時間線上來看,6月10日晚間,廣汽集團、中國一汽、東風汽車、賽力斯等車企率先承諾將供應商賬期縮短至60天以內。
隨后至6月11日上午,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安汽車、奇瑞汽車、小鵬汽車、長城汽車、小米汽車、北汽集團、零跑汽車、理想汽車、上汽集團、蔚來、江汽等車企迅速跟進,共同拉開了中國汽車產業賬期革命的序幕。截至發稿,響應該政策的車企數量仍在不斷增加。
供應商賬期被認為是汽車行業內卷競爭造成的惡劣結果之一,曾經國內汽車公司的付款周期周轉天數相對較好,10年前大概平均是45天,但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主機廠對于利潤和擴張的要求越來越高,特別是在銷售放緩和價格戰的壓力下,賬期問題也愈發嚴重。
主機廠常通過延長賬期緩解自身庫存壓力,通過供應鏈賬期管理平衡現金流,通過“以時間換空間” 的策略將市場風險向產業鏈上游轉移。據悉,汽車行業長期存在“3個月賬期+6個月承兌匯票”的潛規則,過長的賬期加劇供應鏈中的“牛鞭效應”,導致供應商資金鏈承壓。
?2024-2025年主流車企付款周期差異顯著,特斯拉(64天)、廣汽集團(75天)等表現最優,而造車新勢力如小鵬(274天)、蔚來(194天)周期最長?,傳統車企普遍優于新興品牌,外資車企(如寶馬30-45天)整體效率更高。
此次主流車企集體發聲,也是對“內卷式”競爭的抵制。5月下旬,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公開炮轟車圈亂象,稱價格戰為擾亂汽車市場正常發展的毒瘤。隨后,長安汽車董事長朱華榮和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等也相繼提及“內卷”。
工信部近日表示,無序“價格戰”沒有贏家,更沒有未來,將加大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整治力度。商務部表示,將積極配合相關部門,加強綜合整治與合規引導,維護公平競爭市場秩序,促進行業健康發展。
行業內人士表示,車企這兩天集體發聲,這是對近期工信部等多部門密集要求主機廠縮短賬期的集體回應,這將有效促進產業鏈上下游的健康發展。
對零部件供應商來說,賬期縮短能讓供應商更快拿到貨款,回籠資金,加快擴產規模和產品迭代,大幅降低經營生產風險。
對主機廠而言,盡管短賬期將對企業的現金流管理提出更高要求,某種程度上或淘汰資金狀況欠佳的車企,尤其對部分賬期依賴度較高、銷量短期承壓的企業而言,將是一次嚴峻挑戰。但整體來看,有助于培育優質供應商和車企,推動長期協同健康發展。
值得關注的是,從各大社交平臺來看,更多聲音關心的是這一承諾如何落地,以及是否能夠真正解決賬期拖欠的難題。
比如,有從業人士表示“60天賬期和60天到款是兩個概念”。同時,針對收貨計算、賬期計算、開票計算、支付方式、賬期生效日期等等不少供應商也提出質疑。部分車企是否會借“驗收流程”延長實際付款周期,或以“商業匯票”等非現金手段變相拖延付款。
如今,國務院已搭建全國統一的拖欠投訴平臺,并規定投訴處理時限及聯合懲戒措施。違規企業將面臨信用懲戒、財政支持限制及市場準入限制等處罰。最終成效如何,還有待各方共同合作努力。
02
電池企業迎來重大利好
最新數據顯示,1-5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82.6萬輛和1274.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2.7%和10.9%。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69.9萬輛和560.8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5.2%和44%,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達到汽車新車總銷量的44%。
動力電池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占整車成本30%至40%,車企承諾“60天付款”與電池產業鏈企業密切相關。
當前,鋰電行業處于周期性調整階段,產業鏈企業普遍面臨應收賬款增、客戶回款周期延長的困境,即使頭部企業也面臨一定的壓力。
以寧德時代為例,2024年其應收賬款的周轉天數同比增加了8.95天至63.72天,相應的,其對上游供應商的賬期也拉長40天至163.22天。
中創新航部分應收賬款賬齡正在延長。在2021年和2022年的年報披露中,中創新航應收款賬齡最長為1~2年,2023年賬齡則達到了2年以上。
億緯鋰能截至2024年底,其應收賬款周轉天數87天,同比增加15天,存貨周轉天數68天,同比增加9天。
不同于2022年車企排隊“搶電池”的盛況,如今產能過剩的鋰電池行業已轉入買方市場,尤其車企開啟二供、三供的同時推進自建產能步伐,進一步削弱了電池企業的話語權。同時,部分電池廠應收賬款賬齡較長,也是自身低價搶市場策略導致。
不過,對比其他供應鏈環節動輒半年、一年以上的應收賬款周轉天數,電池企業尤其頭部供應商明顯更低。一方面,在于動力電池產業成本占比較高且具備重資產屬性,而車企自建產能未成規模,在目前動力電池格局基本確定下,電池廠對于主機廠仍有不小的話語權。
另一方面,國內電池廠客戶結構較為寬泛,在出海浪潮下正不斷開拓國際客戶,分散了經營風險。
以寧德時代為例,在國內,寧德時代基本包圓了主流車企。在國際市場,與寶馬、奔馳、大眾、特斯拉、福特、現代、本田等國際知名車企展開深度合作。尤其國外大客戶,使得寧德時代在賬款回收上更有保障。
不過整體來看,此次車企承諾“60天付款”對于鋰電行業仍具備較大價值,有助于上游電池供應商尤其二三線企業快速回款,從終端帶動了整個產業鏈的活力,更進一步或改善電池企業對上游供應商的賬期問題。
此外,寧德時代等頭部供應商獲得更穩定現金流后,降低經營風險的同時可加快下一代電池技術開發和迭代。從產業鏈生態來看,有助于車企和電池供應商加深綁定關系,增加雙方粘性的同時探索新發展模式。比如,吉利加快推進旗下電池自建、蔚來推出的“BaaS電池租用服務”等。
作 者:序 淮
聲 明:本文由起點原創,版權歸屬起點研究,如需轉載聯系小編(微信:qd-Lib1222)!
01
02
03
04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