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圣人想要六月一日吃到嶺南的新鮮荔枝,文牒下發,卻無人敢接。
這是為啥?
“荔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按照唐朝的運力,從嶺南運荔枝到長安還能讓荔枝保持新鮮不變味,簡直是天方夜譚。
換句話說,這是個“不可能”的任務,落在誰頭上誰倒霉。
于是,一道文牒從尚食局發到太府寺,從太府寺傳到宮市使,從宮市使推到嶺南朝集使,從嶺南朝集使推到司農寺,司農寺直接塞給了上林署。
如擊鼓傳花一般,這個燙手山芋在大唐朝廷各個系統間傳來傳去,最終傳到了上林署小吏李善德手上。
李善德真的是個正兒八經沒有背景的小吏,當著從九品下監事,攢了半輩子錢,好不容易能在長安城貸款買房了,沒想到被上司擺了一道。
李善德一開始很絕望,但想了一天一夜,他不打算放棄。
要從嶺南運鮮荔枝是天方夜譚,但并非不可能,李善德決定試一試。
他憑借自己算學及第的本事,幾番出入嶺南,騎馬駕車,陸路水路穿山而過的小路都他被試了一個遍,各種延長荔枝保鮮的方法用了一圈。
最終,花費了幾個月的功夫,還真的被他試出從嶺南運鮮荔枝到長安而不腐的辦法。
然而,他拿著這個方案札子去長安轉了一圈,竟沒有部門愿意配合,甚至還有人暗暗想貪他的功。
碰了一鼻子灰的李善德這才明白,在唐朝官場,有專業能力遠不如通人情世故、懂變通。
以上這個故事出自最近大火的小說《長安的荔枝》。
這本書不僅把史書里這一句“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騎傳送,走數千里,味未變已至京師。”展開成一個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還生動描述了一個小人物在唐朝大歷史中的命運起伏。
本書內容最有趣的就是種種唐朝官場的人情世故細節。
如何聽懂對方的言外之意?
如何參破官場潛規則?
如何平衡各方利益讓上位者受益?
如何利用人性突破困局?
在作者的描述下,種種“權力的游戲”細節躍然紙上,令人拍案叫絕,浮想聯翩。讓我們讀罷不禁想問:
在真正歷史中,唐朝也這么講人情世故嗎?
唐朝的官都是人精嗎?
不善交際在唐朝官場還有機會獲得好結局嗎?
01
不適應規則的孟郊
“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這一年,四十五歲左右的孟郊終于考上科舉做了官。他已經考了幾十年的科舉了,可是無一例外全部落榜,每一次他去考試前,他的母親裴氏就在家里“臨行密密縫”,這么多年的寒窗苦讀,都是母親支持過來的。
好在,這次終于考上了。
孟郊特別開心。按照唐制,發榜是在春天,考上的人要著華服、帶花,騎著高頭大馬在長安街道上享受人群的簇擁。孟郊寫下了一首《登科后》:
昔日齷齪不足夸,
今日放蕩思無涯。
春風得意馬蹄疾,
一朝看盡長安花。
然而,科舉是考上了,做官卻和孟郊想象中的完全不一樣。
首先是待選,當時考中的學子很多,并不是人人馬上都會得官做,而是要待選。這些待選的人除了走科舉這條路的考生外,還有因門蔭特權獲得資格的人,還有因軍功獲得資格的人。
官位少而學子多,可想而知,競爭有多激烈。
孟郊苦苦等了四年,等來了一個叫“溧陽縣尉”的職位。
這個職位是干什么的呢?主要負責當地治安的,專門處理一些雞鳴狗盜的地方糾紛。孟郊很不擅長這件事,上面又派了一個人來幫他承擔工作,分走了1/2薪水。導致孟郊這個官當得窮到無法養活自己。
在官場,孟郊就屬于那種非常不擅長交際的人。
《新唐書》說他“性介少諧合”,韓愈評價他說:“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他為人嚴肅、正直、潔身自好,但是這些優點一放到官場上就全部成了缺點。說句不好聽的,年紀大,又不會說漂亮話,怎么能在職場生存?
孟郊有憂民情懷,然而在中唐晚期的官場,朝堂動亂,民生凋敝,人人自顧不暇,哪有心情去憂國憂民,孟郊的志向和心情也無人理解。
困于溧陽縣尉任上,面對繁瑣的工作,周遭是厭惡自己的同僚,孟郊只覺得飽受折磨。沒過幾年,他就辭職了。
后來孟郊又輾轉了幾處地方,最終死在了漂泊的途中。
這世上,并不是每個人的付出都會有回報,這樣的道理在孟郊身上尤為明顯。在他活著的當下,世道和命運,并沒有給他帶來足夠多的幸運。他對命運的悲號,全部來自真實的現實生活。 《唐詩里的十八場旅行》
02
一身傲骨的李白
唐朝雖然實行了科舉制,給了寒門學子科考改變命運的機會,但是門閥世家大族仍然牢牢把握著上升通道。
在唐朝,光是參加科考是不夠的,一種叫“干謁”的風氣彌漫在朝堂之上。“干謁”的意思就是向達官顯貴進獻詩文,期待他們的提攜。“干謁”本質上是一種權力的干預,破壞了科舉制的應有的公平性。
因此,那些不懂提前巴結諂媚、四處游走交際的學子很難在科考出頭,只好眼巴巴看著那些有人引薦的學子高中,孟郊就是如此。
“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
我們能看到很多唐朝的詩人都帶著自己的文章、詩句在達官貴人門下四處拜訪、求引薦。王維是如此,孟浩然也是如此,杜甫是如此。
而且求引薦這事還不能講得太露骨,太露骨了對方覺得你笨拙,得巧妙而不留痕跡表達志向,才能達到干謁的效果。
反面案例是孟浩然的《歲暮歸南山》:“不才明主棄,多病故人疏。”皇帝聽了很生氣,我都沒有見你,你怎么就說我拋棄你?
正面案例還是孟浩然,一首《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讓他得到了宰相張九齡的青睞,這首詩甚至優秀到入選了我們的語文課本:
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欲濟無舟楫,端居恥圣明。
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
甚至連大名鼎鼎的李白也得去拜訪權貴。
李白比別人還要慘,因為他是商賈出身,無法參加科舉考試,如果他想入仕,干謁是唯一的出路。“生不用封萬戶侯,但愿一識韓荊州”李白這樣狂傲的詩仙,也寫過這樣直白而諂媚的句子。
走出蜀中,兩度前往長安,李白在漫長地四處拜訪和等待后,終于獲得了賀知章的賞識,通過賀知章,他結識了玉真公主,最后終于把自己的文章送到了唐玄宗面前。
李白就這樣成為了一名翰林供奉。
有“謫仙人”美名的李白,看上去狂傲不羈,不醉心于官場,實際上他是一個很有仕途抱負的人。而翰林供奉一職,其實就是滿足皇帝文藝需求的舞文弄墨的文官,根本沒有施展政治抱負的空間。久而久之,李白在任上越來越迷茫。
最后因為縱酒犯法, 被唐玄宗“賜金放還”,離開了長安。
離開長安后,李白一路漫游,一路干謁。給廬江太守寫過:“英明廬江守,聲譽廣平籍。”給南陵縣丞寫過:“遠客投賢明,真堪寫懷抱。”給宣城太守寫過:“愿借羲皇景,為人照覆盆。”
恰逢安史之亂爆發,政治嗅覺并不敏銳的李白投靠了永王,結果永王造反失敗,李白被捕入獄,最后流放夜郎。
又過三年,在當涂病死了。
李白任俠使氣、浪漫狂放,但是對于朝堂政治的理解卻可謂幼稚。他那游俠一般的氣質不適應朝堂政治的生態,更無法在這個人人鬼鬼的政治游戲中生存,他無限向往自由,卻始終沒有突破時代對文人的禁錮。
李白經常想象自己能夠在夢中飛起來,以俯瞰的姿態、自由的姿態飽覽整片山河。但是在現實中,他只要張開翅膀,就一定會被擊落。這是李白始終無法解決的人生難題,同時也提醒我們:我們需要欣賞李白對自由的強烈向往和無限追求,也需要理解他懷才不遇的苦悶。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知道李白不能停下腳步的因由,才能看到“詩仙”飄逸的步履之旁,浮動著人間微塵。 《唐詩里的十八場旅行》
03
亦能封侯的高適
在唐代這么多詩人中,并非長袖善舞,但依然能在職場上混出名堂的,可能只剩下高適一個人了——他一路被封到了渤海縣侯。
高適的前幾十年人生也是很苦的。
他出生在武將之家,胸懷抱負,但仕途不順。十九歲去長安,以為自己的一身才干能得到任用,但是面對遍地干謁之風,家境中落的高適根本拿不出錢來。他沒錢,沒背景,幾乎就是一介布衣。
口袋空空的高適,只好放棄了長安,回家務農。他自稱野人,在家種田的三十年。這三十年間,他一邊種地,一邊讀書,還兩次出塞,并未虛度光陰。
五十歲時,他又來了長安,這次他是通過了科舉考試來的,他獲得了封丘縣尉這個官職。高適說,拜迎長官、處理雜事、跟長官一起欺凌百姓,封丘縣尉這份工作就是一種自我摧殘。
三年后,實在是干不下去的高適辭官了。
高適一直有從軍的心愿,于是他來到了自己熟悉的邊塞,進入了哥舒翰的幕府開始了軍旅生涯。
高適人生的轉變來自一場浩大的破壞——天寶十四年,安史之亂爆發了。
唐玄宗倉皇奔逃蜀地,楊國忠和楊貴妃被處死。第二年,永王又叛亂。整個大唐亂作一團,原有的制度崩潰,政治格局發生了巨大改變。
在這巨大的混亂中,高適迎來了他的出頭之日。
潼關失守,哥舒翰被擒,高適投奔同樣在逃難中的唐玄宗行在。唐玄宗問他潼關的情況,高適應對得很好,不僅有條有理,還把自己這么多年對軍事和邊塞的積累都說了出來,頗有戰略眼光。唐玄宗非常贊賞他,封他做了侍御史。
高適護送唐玄宗入蜀,擢諫議大夫。之后,他出任淮南節度使,討伐永王叛亂;討伐安史叛軍,解救睢陽之圍。他歷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劍南西川節度使。廣德二年(764),高適出任刑部侍郎,轉散騎常侍,冊封渤海縣侯。 《唐詩里的十八場旅行》
如果不是安史之亂,高適的才華將會埋沒在干謁之風中,被埋沒在朝堂政治的虛偽丑惡中,永無展現之日。而正是這場浩劫打破了陳舊的規則,讓高適有了被看見、被起用的機會。
在浩劫面前,所謂的人情世故不堪一擊,真正有價值的是一個人的才華和眼光。
連《舊唐書》都說他是唐朝文人中唯一的“達”者。高適,字達夫,站在他人生的結局往前看,你會發現,“達夫”二字可以說是高適一生的概括。他在適應了自己所遇的逆境和順境后,通向了“達”。這里的“達”,不僅有顯達之義,更是豁達、通達。 《唐詩里的十八場旅行》
也許,在唐朝當官,光會寫詩真的不如會敬酒。但是啊,人生的出路從來不止一條,關鍵在于看清規則后,選擇如何安放自己的人生。
也許時局會獎勵能玩轉規則的人,但是歷史記住的,永遠是那些打破規則的人。
以上這些故事選自這本《唐詩里的十八場旅行》。
作者蔡丹君是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百家講壇《大唐詩旅》主講人。
這本書講了許多大唐詩人不為人知的一面。通過十八個詩人故事,講述真正的唐王朝故事,勾起唐朝從盛轉衰的興亡歷史。
在她筆下,詩人們那些得志或不得志的故事,那些或精彩或遺憾的人生一一展開。
讓我們翻開本書,跟著詩人的腳步,走進大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