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代社會,“武術”常被視為一種健身方式、表演藝術或體育競技。然而,在我們峣華堂中醫診所所傳承的蔡李佛醫藥理念中,武術不僅是強身健體的技藝,更是一種融合中醫智慧、調理臟腑經絡、修復筋骨系統的“動態醫療方式”。
這正是我們所堅持的核心觀念:
武術不是練出來的,是調出來的。
什么是“蔡李佛醫藥”?
“蔡李佛”是中國傳統南派武術的重要門派,以剛柔并濟、內外兼修而著稱。其創派之初,便融合了中醫基礎理論,如經絡學說、氣血運行、五臟六腑功能等,用于指導武術功法的設計和人體調理實踐。
我們在“蔡李佛醫藥研究”基礎上,將這種醫武融合的思想發展成一套系統的脊柱調理體系,以中醫正骨理筋、武術動靜結合為主軸,輔以中藥內服外用和生活食養,真正實現“以動治病”“以調代藥”。
“練”與“調”的根本區別
現代人說“練武”,往往追求力量、技巧和動作標準。然而在蔡李佛醫藥的思維中,武術的本質不是外練肌肉,而是內調筋骨、氣血與神志。
1. 調的是經絡——讓氣血運行通暢
武術動作不是單純地鍛煉肌肉,而是通過特定姿勢、呼吸與意念,引導經絡暢通,使肝氣舒、腎氣足、脾胃健,這是中醫的調理方式之一。
2. 調的是筋骨結構——恢復生理曲度
很多脊柱側彎、駝背、腰椎不適患者,根源在于筋骨錯位、肌肉失衡。我們通過“醫武融合”的動態動作,將肌肉重新拉伸、骨骼引導歸位,不靠支具,不靠手術,用的是身體自身的修復機制。
3. 調的是五臟六腑——從根本治療
中醫講“腎主骨,肝主筋”,脊柱問題并非單一的外傷或勞損,而是深層體質失衡的表現。通過醫武功法和中藥,我們同時作用于臟腑系統,達到真正的“治本”。
武術功法,不只是鍛煉,更是療法
比如我們常用的“蔡李佛正脊操”,常用于矯正青少年圓肩駝背,有效激活胸椎段肌肉和筋膜鏈條。
在“調”的過程中,我們不追求激烈的對抗,而強調“身正、心靜、氣順”,這是中醫“治未病”思想的真正體現。
為什么我們不主張使用支具或手術?
在脊柱側彎、腰椎間盤突出的患者中,很多人被建議佩戴支具,甚至手術固定。但我們堅持認為,人體的自我調節和修復能力遠超想象。
過度依賴支具可能導致肌肉進一步退化,手術更是不可逆的路徑。而我們用中醫的“內外調理+動靜結合”體系,讓患者在康復中激活身體潛能,從根源解決問題。
我們堅信:
武術不只是打斗,不只是鍛煉,而是中華醫學智慧的載體;
中醫不僅能調病,還能塑形、正體、養神。
“武術不是練出來的,是調出來的”——這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我們在無數患者康復中的真實見證。
我們希望通過蔡李佛醫藥理念,喚醒更多人對中醫、武術與身體關系的重新認知。脊柱問題,不一定靠冰冷的鋼板、僵硬的支具,或是一刀了事;用對方法,你的身體可以自己治好自己。
編輯:彭苗
審核:李集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