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老白第128篇原創筆記
前言
昨晚,看到一位關注很久的作者文章,標題是:
《對不起,團隊準備解散了》。
點進去掃了幾眼,果不其然:先用苦情經歷引發共鳴,再夸大現狀販賣焦慮,最后丟出魚餌,掃碼加群領取免費副業變現手冊,月入10萬不是夢。
你一定會說,都2025年了,還會有人上鉤嗎?
相信我,這個世界上,傻子一定比騙子多,再拙劣的表演,也會有觀眾。
取關那位作者后,我也終于明白:
身在職場的中年人,最重要的不是工作能力、人際關系和存款數字,而是識別套路的眼力,抵御風險的能力。
01 套路都是有跡可循的
最近,《長安的荔枝》爆火,我們才驚奇的發現:
原來有些職場套路早已存在千年。
以至于有人感嘆:“自古深情留不住,唯有套路得人心?!?/p>
人到中年,我相信你一定聽過“明升暗降”、“架空、邊緣化”、“低級黑、高級紅”這些名詞,也深感防不勝防。
其實,一切都是有跡可循的,你只需記?。?/p>
任何套路都一樣,出發點是人性,目的地是利益。
當你面對別人突如其來的示好,或者許諾唾手可得的利益時,最簡單的破解辦法,就是角色互換,換位思考。其實,答案并不難找。
電影《教父》有句臺詞:
“花一秒鐘看透本質的人,和一輩子看不清的人,命運截然不同。”
所以,年輕時,我們在職場拼的是創造力和執行力;中年以后,我們更該想辦法擁有的,是鑒別力。
02 風險在細節面前無所遁形
閑暇時,我常刷短視頻,或瀏覽各類文章,不知不覺便收集了很多碎片化信息,然后發現:
即使世界已如此開放透明,很多人仍對常見風險沒有預判能力,直接導致了不少悲劇的發生。
就比如說,明明官媒早已報道過無數案例,仍有公司財務被人冒充老板,乖乖按要求轉賬數百萬。
老白不是安全專家,但能確定的是,任何時候,“細節決定成敗”這句話都無比適用于職場。
對我們來說,風險不是指高大上的行業前瞻,或是上下游供應鏈的應收賬款,它就藏在不起眼的細節中。
同事突然在你面前吐槽領導,抱怨制度,小心,可能只是想套你話;
獵頭突然發來3倍年薪的offer,悠著點,或許只是引誘你主動離職。
很多風險并非需要你親自付出學費代價才能領悟,而是當你養成風險意識,擁有防范習慣,面對不合理情況時,多看,多問,多想;晚說,晚做決定,自然就能做到稻盛和夫說過的這句話:
“聰明人看到懸崖會止步,智者卻在遠處就繞開了它?!?/strong>
03 不盲目跟風合群,是安全的托底盤
如果說,識別套路、看穿風險是意識上的提前量,那么,不盲目跟風,就是行動上的托底盤。
《繁花》中的寶總有句話意味深長:
“追風口的人,很多都成了風口的燃料。”
就像這兩天,某地黃金店暴雷,數萬人總計損失41個億的新聞,讓我瞠目結舌。
當然,我不是在幸災樂禍。如此拙劣的騙局,讓許多中產家庭一夜清零,只能說,印證了網上的那句話:
“人賺不到自己認知以外的錢。”
與其被蒙蔽雙眼,不如好好想想,怎么保住自己辛苦賺到現有的錢。
很多時候,當一件看似能賺錢的事不再是秘密,也就意味著跟風者成為了別人準備收割的利益。
我想,這就是為什么巴菲特會說:“別人貪婪我恐懼”的原因。
而對中年人來說,不合群,不是叛逆,是對獨立判斷的堅守;不跟風,不是保守,是對自我價值的篤定。
寫在最后
有句話說得好:
“人生沒有太晚的開始,只有遲到的覺醒?!?br/>
任何時候,風口會過去,潮水會褪去,普通人最大的悲哀,就是在迷茫中耗盡最后的籌碼。
所以我堅信:中年人下半場的較量,拼的是破局的眼力和止損的魄力。
愿你我都能成為贏家。
共勉~
感謝你讀到這里,想必我的文字讓你有所感觸。
歡迎你點個關注,讓老白有機會見證你的進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