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木舒克訊(通訊員:魏宗銓 攝影報道)6月11日下午,兵團第三師四十四團與塔里木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小麥“縮行增密”高產栽培管理技術現場會,在四十四團九連高產示范田成功舉辦。此次現場會聚焦九連冬小麥全周期種植與收獲情況展開深度分析研討,致力于提升該農業生產水平,實現糧食增產、農業增效目標。該團場農業和林業草原中心業務骨干與九連種植戶代表等49人參與現場會。
圖為:九連種植戶代表留影現場。
近年來,四十四團積極踐行 “藏糧于地、藏糧于技” 戰略,持續強化農業技術服務與指導工作,為保障該團場糧食安全生產發揮了重要作用,此次現場會的召開,進一步推動該團場冬小麥種植邁向新高度。
當日下午,室外氣溫達到39℃。塔里木大學鄉村振興研究院小麥“縮行增密”高產栽培管理技術開展科技“三下鄉”宣講活動。將“致富經”送到田間地頭,為四十四團鄉村產業振興注入科技力量。現場會地點9連三斗2—3號地泵房,泵房以北正是四斗小麥地,總面積4000余畝,小麥種植戶51戶,平均每戶管理小麥80畝右右。
圖為:小麥“縮行增密”高產栽培技術現場會。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田間課堂助力種植戶增收。現場會上,塔里木大學農學院教授文卿琳緊扣實際問題,圍繞冬小麥水肥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核心技術開展現場教學。她細致入微地講解近期對冬小麥測產要點,以及后續關鍵技術措施的落實方法,幫助參會人員切實掌握實用技術。文卿琳教授講解預防小麥倒伏主要方法?做好化控,不同品種化控措施不一樣,針對新冬59這個品種需要化控2次,小麥起身期第一次化控,矮壯素用量300ml,隔一周第二次化控,最大用量不超過300ml。使得基部第一節長度不超過3㎝,基部第二節間長度不超過5㎝。現場會上,塔里木大學農學院教授文卿琳說道:“把實用的技術免費送到田間地頭,讓職工群眾能夠切實的感受到這些技術的應用,提高效率,增加增收,這是我們技術人員的應盡的社會義務。”
圖為:小麥“縮行增密”高產栽培技術現場會。
針對職工群眾提出的各種疑難問題,專家耐心予以解答。現場交流互動頻繁,氣氛十分活躍。“推廣小麥“縮行增密”高產栽培管理技術,產量結構:畝播量在25kg,10月20日以后,每推遲1天,播種量增加0.5㎏,最大不超過30㎏。基本苗40-43萬株/畝,收獲穗數45萬穗/畝,穗粒數40粒左右,千粒重46克左右,畝產700kg以上”。塔里木大學農學院教授文卿琳向九連種植戶代表介紹。
筆者從現場會上獲悉,去年10月份,九連種植新冬59號冬小麥,冬小麥即將達到臘熟期,預計在6月20日—25日進行收割,冬小麥4000余畝,預計大面積產量650㎏以上。
圖為:文卿琳教授講解冬小麥水肥管理現場。
四十四團九連職工路順來告訴筆者說:“農業專家講得太實用了,都是我們在種植過程中最需要的新技術,讓我們心里更有底了!”
此次活動不僅提高了職工群眾的種植技術水平,還為專家與職工群眾搭建了長期溝通的橋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