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無論你做什么職業,只要肯用心,熱愛自己的手藝,下功夫鉆研,都能做出優異的成績。
“三百六十行,無祖不成立”,行行業業還都有自己供奉的“祖師爺”!
這些祖師爺,有的是開創這個行當的第一人,有的是技藝超群、給行業帶來大發展的先賢。
后來入行的人,都得把他們當“保護神”一樣供著,畫像、塑像前少不了香火。
這可不是迷信,而是一種感恩文化的傳承,就像咱們學手藝,師傅手把手教的,逢年過節還得給師傅送禮;
放到古代,以前人覺得能把一行干明白,那都是前人摸索出來的門道,得記著人家的好,因此每個行當的“開山鼻祖”,自然成了后輩心里的“神仙”。
拜祖師爺,這既是對自己職業的尊敬,也是希望祖師爺保佑自己手藝精進、生意興隆。對祖師爺不敬,那便是欺師滅祖,可是要遭天譴的大事!
例如孔子是教育行業的祖師爺,一些教育場所都會立孔子的雕塑、掛孔子的畫像。
要知道在孔子那會兒,讀書是貴族的特權,孔子偏要“有教無類”,不管你是種地的、放羊的,只要交點干肉當學費,就能跟著他學習。
他帶了三千學生,出了顏回、子路這些牛人,還整理了《詩經》《尚書》,你說后世讀書人不供他供誰?因此古代的學堂里,孔子畫像必須懸掛。
蒸饅頭這行祖師爺是諸葛亮!據說當年諸葛亮平定南蠻后班師路過瀘水,突然刮起怪風下暴雨,大軍被阻。這個時候孟獲說:“河里冤魂太多,得拿49顆人頭祭河神!”
諸葛亮多聰明啊,他不忍心殺士兵,就用面粉捏了“人頭”蒸熟,取名“饅頭”。結果一祭,風停雨住,大軍順利過河。打那以后,賣饅頭的都供諸葛亮為祖師。
木工雕刻行業的祖師爺是魯班,魯班家里祖祖輩輩都是木匠,善于琢磨的他發明了鋸子、墨斗、曲尺這些木匠必備神器。所以,木匠、石匠、瓦匠,凡是跟手藝活沾邊的,都認魯班當祖師爺,尊稱“魯班爺”。
商界的祖師爺是范蠡(陶朱公),范蠡幫越王勾踐滅了吳國后,覺得“伴君如伴虎”,立馬辭職跑路,化名“陶朱公”做生意去了。他做生意很有一套,眼光毒辣,最后成了巨富,所以后世商人供他,就圖個“財源廣進,德財兼收”。
那古代風月場所、青樓的祖師爺是誰呢?答案你可能想不到,竟然是歷史上著名的賢臣名相——管仲。
管仲是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第一霸主的大功臣,后世尊為“管子”,也有“法家先驅”、“圣人之師”、“華夏第一相”等美譽。
這么一位光芒萬丈的治國能臣,咋就和青樓扯上關系了呢?甚至還成了青樓行業的祖師爺了呢?
原來管仲搞經濟時,”青樓“就是他的措施之一。原來管仲為相時,發現了一個 “商機”,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當時齊國本地的男子,或者是來齊國做生意的商人,大部分都有愛美之心。
可并不是每個男人都有蓄姬的經濟條件,因此社會上常有騷擾事件發生,或者男子偷偷摸摸蓄姬被家里人發現而引起轟動,造成了社會的不安定。
管仲便開始琢磨:既然大家都好這口,為啥不搞個官方經營的場所。
這樣一來,既可以禁止偷偷摸摸的“地下活動”,還能增加國庫收入,也能促進商業發展,還能給一些無依無靠、身份低微的女子女子一個安身之所,這簡直就是一舉多得呀!
于是,管仲大手一揮,在齊國都城搞起了官方認證的娛樂場所——“女閭”。
這就是歷史上記載最早的、由國家開辦的“風月場所”了。最初女閭里面的女子,都是一些戰爭中的俘虜,罪官的妻女,這樣一來也安置了不少女子。
管仲把這事兒管得井井有條:場所位置、收費標準、人員管理都有規矩,一開張,效果立竿見影!它像一塊巨大的磁石,把各國“有錢有閑”的客商、貴族都吸引到了齊國。
這些人來了要吃喝玩樂,要住店消費,嘩啦啦的錢就流進了齊國的國庫,極大的讓齊國國力增強了。
正因為如此,后世青樓從業者,就把管仲奉為自己行業的祖師爺。
你還知道哪些奇葩的行業祖師爺?評論區分享你的知識。
文中圖片來源于網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