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馨月
春耕的田埂上,一場持續4年的壟界糾紛畫上句點。在四平市鐵西區平西鄉,四平市鐵西區人民法院平西法庭、平西派出所、平西司法所組成的“兩所一庭”聯調機制,正用創新解法書寫基層治理新篇章。
2025年春耕時節,平西鄉某村的田間地頭劍拔弩張。高某思與王某龍兩家因一條壟的歸屬問題發生沖突,這已是4年來的第7次報警、第3次司法調解。平西法庭受理的2起訴訟案件里,堆積著兩人對簿公堂的火藥味。
接到消息后,“兩所一庭”的聯調團隊第一時間趕到現場。派出所的同志將爭吵的雙方勸解到村委會。高某思拍著胸脯堅稱壟是自家的,但衛星定位卻因土地多年位移和歷史遺留問題“失靈”。富有土地糾紛處理經驗的法官和司法所的工作人員化身“偵探”,翻閱泛黃臺賬,在塵土飛揚的田間手持測繪儀反復丈量,終于發現高某思的土地面積與臺賬分毫不差。在法律與事實面前,高某思紅著臉歸還了爭議壟。
趁熱打鐵,聯調團隊次日又化身“和事老”,從法律責任講到鄰里情分。當高某思將2000元賠償金遞到王某龍手中時,這場持續4年的“土地拉鋸戰”終于落幕。
在海清村,鄭某與于某的租房糾紛同樣考驗著聯調團隊的智慧。一紙房屋租賃協議,因賣房引發的搬遷問題讓雙方僵持不下。于某守著修繕過的房屋不愿搬走,鄭某著急交房急得直跺腳。
司法所與法庭工作人員踩著泥濘實地走訪,既看到于某修繕房屋的付出,也搬出民法典合同編條款明理。“協議約定要遵守,但您的投入我們也記著。”法官的話像春風化雨,1個多小時的調解后,鄭某退還租金、補償2000元,于某限期搬離。為給雙方吃下“定心丸”,工作人員全程陪同辦理司法確認,讓和解協議有了“法律盾牌”。
男王某和女王某系親姐弟,姐姐于多年前占用了弟弟的宅基地,如今,弟弟提出要姐姐拿5萬元補償款,卻遭到姐姐的強烈反對,雙方因此爆發了激烈爭吵。司法所工作人員在受理該起糾紛后,積極聯系了平西法庭。為有效維護家庭的和睦,充分發揮訴前調解高效便捷的優勢,加大巡回審判調解力度,經過平西法庭和平西司法所的共同調解,姐姐愿意拿出3萬元補償弟弟的損失,弟弟也不再堅持最初5萬元的要求。在“巡回法庭+司法所”的聯動調解模式下,姐弟二人重歸于好。
從田間壟界到房屋租賃,再到家庭贍養,“兩所一庭”聯調機制運行一年多來,將新時代“楓橋經驗”化作看得見的民生溫度。通過打破部門壁壘,這些矛盾糾紛無需對簿公堂,就能在基層“一站式”化解,既節省了司法資源,又讓公平正義以最溫暖的方式抵達群眾身邊。
如今,在平西鄉,“兩所一庭”的聯調模式已成為鄉村治理的一道“新楓景”。它不僅是矛盾化解的“終點站”,更是群眾信賴的“暖心港”。下一步,平西法庭將繼續深化與派出所、司法所的協作,不斷完善聯調機制,用法治力量守護鄉村和諧安寧,讓這道“新楓景”在基層治理的畫卷中愈發亮麗,為鄉村振興注入源源不斷的法治動能。
初審:李學偉
復審:付新宇
終審:謝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