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是連接教育與就業的關鍵紐帶,其系統化的專業培養為學子夯實知識根基,豐富的實踐平臺與校企合作資源,更賦予職業技能與職場認知。從知識積淀到能力塑造,高校以多維支撐,為畢業生叩開就業大門鋪就堅實階梯。在古城西安,有這樣一所被譽為“公路交通人才黃埔軍校”的高校——長安大學。這里不僅是學術的殿堂,更是職業發展的搖籃。
2025年春季雙選會的火爆場面,正是長安大學就業實力的生動寫照。來自29個省市的550余家企事業單位齊聚校園,帶來2萬余個崗位,覆蓋交通運輸、土木建筑、機械制造等全學科領域。中國建筑、中國交建等大型央國企組團“搶人”,遼寧沈陽、山東鄒城等政府人社部門更是帶著人才政策現場“招賢”。這種“政校企”聯動的就業生態,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屬于自己的舞臺。
更值得關注的是,長安大學開通南北校區“就業直通車”,設置“AI求職賦能體驗區”,通過智能簡歷修改、模擬面試等黑科技,幫助學生高效通關校招。現場“簡歷門診”的資深專家一對一指導,讓求職細節無可挑剔。
校企合作更是鍛造了實戰硬實力。長安大學與行業龍頭的深度合作,讓學生從課堂直接接軌產業前沿。2025年,學校與華為智慧公路軍團、吉利控股集團等共建聯合實驗室,學生參與的“碑林區檔案館”等真實工程項目,已成為畢業設計的“活教材”。在“四主體一聯合”研究中心,學生與企業工程師共同攻克黃河流域生態修復、橋梁智能建造等世界級難題,科研成果直接轉化為企業生產力。
長安大學的就業服務堪稱“保姆級”。除了常態化的“生涯·長大”系列培訓,學校還為就業困難學生建立“一對一”幫扶臺賬,提供求職補貼、心理輔導等全方位支持。2023年,全校家庭經濟困難畢業生就業率達97.93%,建檔立卡學生實現100%就業。
在數字化時代,學校打造的“一網一群一平臺”就業服務體系,讓信息精準觸達每個學生。線上“簡歷小超市”和38個“云端面試間”,更讓求職不受時空限制。這種“線上線下融合、精準暖心并重”的服務模式,讓每個學生都能感受到母校的溫度。
優秀的校友榜樣為莘莘學子們照亮了職業星空。從港珠澳大橋總工程師蘇權科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總工程師郭雁池,從杭州灣大橋建設者呂忠達到珠峰高程測量現場總指揮李國鵬,長安大學的校友們用青春書寫著大國工程的傳奇。他們的故事印證著:在長安大學,每個專業都能通往行業巔峰。
從港珠澳大橋到北京大興國際機場,從杭州灣跨海大橋到滬通長江大橋,無數“超級工程”背后都閃耀著長大學子的智慧與汗水。在長安大學,這里有2萬+崗位的海量選擇,有校企協同的實戰平臺,有校友榜樣的精神引領,更有全方位的就業護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