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虹橋火車站我有挺久的時間沒有從這個車站乘火車去嘉興了,現在我去上海松江的次數比較多,其次就是上海南站,因為G字頭,我一般不會考慮,因為便宜的38元二等座,貴的42二等座,但是如果萬不得已,沒有車次的時候,動車D字頭的是31元,任仍然比高鐵便宜7元起步。
有時候動車車次選的好,那么它的速度跟高鐵是差不多的,比如說我這次選擇的D3323,它是1905開,1933到達嘉興南站。全程所需要的時間28分鐘,不到30分鐘。
有些高鐵車次,它會需要30-35分鐘,中間有時會停一個金山或者上海松江站,或者嘉善南站,但是這次D3323次列車是直達嘉興南站,中間是不停的。
不過它的速度不會太快,中間甚至還會減速到跟綠皮火車差不多的時速,動車上面也有列車員叫賣著“新鮮米飯需要嗎?”不過每次從我這個車廂走過的時候,都沒有乘客說需要,我想是因為它的米飯不是綠皮火車的20元一份吧。
新鮮的米飯喊完了,會走來一位列車員喊新鮮水果需要嗎?一樣的沒人購買,其實在火車票消費購買吃的這個與乘車人數比例是不成正比的,我假設有100位乘客,可能只有不到10位購買米飯或者是水果,大部分人還是會選擇下車吃,回家吃,水果店購買。
既然如此,為什么火車上依然會售賣盒飯和水果呢?因為這個配套服務,它一定要有,不能沒有,可以售出的少,但是有需求的乘客一定要滿足,哪怕是少數,因為這是公共交通,全程不停車,不能出站,所以一定要保障乘客的肚子和一些需求。
就像虹橋火車站候車室的改變,我可以增加充電區也可以不增加,但是我如果增加了,一定能夠服務到有需求的旅客,不是每個旅客都會帶充電器出門,可是那些帶了充電器,又缺電,帶了充電器,去哪里找充電區呢?因此充電區在虹橋火車站今年就這樣誕生了。
我還看到候車室有些地方在進行裝修,升級改造,這個是有必要嗎?同樣的道理,它不升級改造也沒事,因為旅客不會那么關心,只要找到檢票口,看得清屏幕顯示就可以了,但是有些時候,一座車站可以代表一個城市的形象,那些老外來中國,那些外地人來上海,這都是一副城市的名片,所以一定的時候,升級改造是有需要進行的。
我在寫日記的時候,前面的座位旅客掃碼進行叫餐了,他點了一瓶啤酒,乘務員拿來給他的時候,他說有沒有冰的,乘務員說沒有,他也拿了,然后喝起來。
看到沒有?什么是需求?就是存在的東西,就會有人有這樣的需求,我們自己也許沒有這樣的需求,就常常覺得其他人是不是也沒這個需求呢?
這種現象發生的場景還是很多的,所以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我們要學會客觀,也要明白自己的認知只不過是滄海一粟,世界那么大,每個人的想法又怎么可能一樣,我們也許不需要的服務,恰恰可能就是別人的需求。
在D3323列車上還聽到了親切的江西話,原來這趟列車是去往江西的景德鎮的,晚上1905出發,晚上2310就到景德鎮了,如果我一路坐下去,是不是可以回鄱陽看看?或許你對鄱陽沒有需求,而鄱陽是我有回去的需求的一座城市。這就是需求不同的意思,你理解了嗎?
作者:龔翔
編輯:龔翔
審核:龔翔
圖片:龔翔
攝影:龔翔
視頻:龔翔
字數:1200+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