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聽到有人說,小學的成績有欺騙性,意思是成績好的娃,不算真的好,到初中掉隊的有不少,到底是不是真的?
其實,這種現象更多的出現在低年級,那些經常考雙百的真不值得高興,因為這時的成績水分大,到高年級才是真正考驗的開始。
那么,小學幾年級開始,成績就不再有欺騙性呢?
1、只要你不讓娃去輔導班,不讓他提前學,那他的成績任何時候都沒有欺騙性。沒提前學過沒上過培訓班的娃,成績的好壞全是對知識掌握程度的真實反映。
2、有去輔導班有提前學的娃,成績好你就要警惕,補課這個口子一開,很多孩子基本就離不開補課了,課外班一停掉,成績馬上就會掉下來。
所以也有一種說法,小學成績好有欺騙性,但成績差是一點欺騙性都沒有。
3、特別討論一下男孩子,確實有個別男孩子前面成績不怎么樣,比如四年級前成績都不行,四年級后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了,成績就上來了。
但如果到六年級,成績還不行的,初中能起來的概率比較小。
有沒有到初中才“開竅”的?
有,但別指望那個人是你家娃,為什么?因為小學不開竅,到初中考開竅逆襲的,百分之一的概率,那你認為憑什么這百分之一會落到自家娃身上?
4、有說三年級是分水嶺的,有說四年級是分水嶺的,但我認為小學的分水嶺其實是五年級,前面四年最重要的是抓習慣,把習慣抓好了,到五年級就能沖上去。穩住了五年級,六年級面對小升初,能沖上去的幾率非常大。
相反的,前面四年習慣沒抓好,五年級大概率要掉下來,五年級一旦掉下去,六年級就會非常難。
習慣有哪些?
寫作業習慣:不拖拉磨蹭,不邊寫邊玩,不邊寫邊說話,不邊寫邊吃東西,要能坐得住,認真專注。
數學習慣:要精準計算,1-4年級重中之重就是抓計算,每天都要堅持練,練到又快又準;課內學習沒什么問題,再去練練難題,練練淺奧這些,抓一抓思維。
英語習慣:大量輸入和輸出,做足了啟蒙,像以前孩子學方言一樣,每天堅持聽和說,能做到這一點,娃的英語就不會差到哪里去。
語文習慣:先抓晨讀,提升語感;再抓閱讀,增加知識儲備。娃的語文成績大概率會在小學六年級結束后定型,到了初中大部分人都得吃老本。
初中是理科的天下,作業又多,根本沒時間去積累語文的,所以小學盡可能多下功夫,到初中后語文就是孩子手中的一張王牌。
其中閱讀量的積累是重中之重,不僅要泛讀,還要精讀,多讀歷史、科普、名著、中外文學、國內外獲獎圖書等等。
其中歷史和名著類的要重點精讀,只有讀一些有深度的書,孩子的思想層次才會得到升華。天天讀一些口水書,趣味書,沒營養的漫畫書,讀再多都寫不出一篇好作文。
這些習慣抓好了,孩子的成績就會越來越好;相反的,習慣不好,即使再聰明的孩子,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