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1 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6月18日開幕。本屆BIBF在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天辰東路7號)舉辦。此次展覽時間為6月18日-23日(6月18日-21日為專業場,6月22日-23日為公眾場)。
第三十一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以下簡稱圖博會、BIBF)以“促進文明傳承發展 推動交流互鑒共贏”為主題,將于6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舉辦。書展由國家新聞出版署主辦、中國圖書進出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馬來西亞擔任主賓國。
本屆書展創新主視覺設計,著力拓展展覽空間,進一步優化專業服務,全方位提升整體品質。書展以書為媒講好中國故事,致力于推進文化強國建設,涵育全民閱讀風尚,發展對外文化貿易;打造國際出版交流合作“樞紐”、中外對話“會客廳”、國際推廣“文化名片”,推動中外出版界在跨文明、跨國界、跨領域層面實現更廣泛的交流與交融。
展覽面積至6萬平方米,共吸引80個國家和地區的1700多家展商參展,將有22萬種中外精品圖書在此亮相。與去年相比,今年書展新增9個國家,還邀請多家國際著名學術出版社參展。
2025年北京國際書展(BIBF):會場地址:國家會議中心(北京市朝陽區天辰東路7號)(鳥巢旁)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展位號:6A館J08,歡迎各位老師前來參觀。
在此次活動中,有以前的經典書籍,也有最新的幾本書籍和讀者朋友們見面!
小編在這里介紹一下人大社閱想時代最近出版的書籍。
1:《懷疑:破解天才困惑與凡人焦慮的心理謎題》
內容簡介:本書作者杰弗里·貝蒂結合前沿心理學研究,從心理學、哲學、社會學等多學科視角,探討懷疑在決策、創新、心理健康等領域的復雜作用。通過分析歷史上著名人物的真實案例,如弗洛伊德、榮格、卡夫卡、畢加索、圖靈等,本書揭示懷疑如何塑造人類的思想與行為,為理解人類行為提供了全新的視角。
突破了傳統心理學將懷疑視為病理或偏差的局限,將其定位為人類獨特的心理痕跡,是文明進步的階梯。
通過分析卡夫卡的《致父親》等經典案例,揭示懷疑不僅是心理創傷,更是時代先知的特質。探討了懷疑在科學、社會和文化中的作用,如在不明飛行物敘事和陰謀論傳播中的體現,指出懷疑的缺席比懷疑本身更危險。提出“懷疑生態學”概念,強調應培育健康的懷疑平衡系統,而非根除懷疑。結合作者個人經歷,展現懷疑的普遍性,認為懷疑是值得敬畏的人性之光。
另外,本書還通過探討懷疑在人類社會和個體生活中的作用,提出了懷疑的雙重性質。一方面,懷疑推動了科學、哲學和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過度的懷疑可能導致焦慮、決策癱瘓甚至自我懷疑。本書作者不僅為心理學從業者提供了新的視角,也為普通讀者理解內心矛盾和人性提供了深刻的見解。
2:《 重新書寫人生故事》
內容簡介:本套療愈個案集共有三個分冊,分別為原生家庭、個人成長、親密關系,涉及大多數人一生的三個重大議題,適用范圍很廣。每一個分冊不僅有背景介紹、個案實錄,還有咨詢師觀摩筆記,為讀者全方位、多維度地呈現了完整的個案過程。不僅能給普通讀者以啟發,還能作為咨詢師的參考范本。
在這本“原生家庭”分冊中,作者聚焦人們成長的初始環境——家庭,運用薩提亞模式深入剖析了來訪者在童年的親子相處細節、家庭氛圍,以及父母過度管控、情感淡漠等問題。讀者可以隨著個案推進的節奏,跟隨來訪者的足跡,感受療愈過程的掙扎及內心的波瀾起伏,與原生家庭和解,重塑健康家庭紐帶,在尋根溯源中找回內在的安寧與蛻變的勇氣。
原生家庭的影響可能會讓人的自我價值感蒙塵,所以在“個人成長”分冊中,作者關注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面臨的自我懷疑和成長平靜,幫助人們拂去塵土,挖掘內心的寶藏,沖破舊有模式,重新找回自信與力量,實現自我蛻變。在完善自我的同時,還能為在親密關系中,不再盲目地延續原生家庭的問題,而是與愛和理解建立深度聯結。
在“親密關系”分冊中,作者關注成年人世界最親密的情感場域。面對戀愛、婚姻中頻頻發生的溝通不暢、權力失衡等問題,運用薩提亞模式幫助人們或打破僵局、重燃愛火,或安放往事、平和地說再見,或撫平創傷、勇敢地再出發。讓讀者從他人的經歷中汲取寶貴的經驗,認真審視自己的親密關系,化解那些矛盾與沖突,讓愛變得更加穩固和長久。
3: 《社會學經典入門(第 6 版)》
內容簡介:作為一本經典的社會學讀物,本書將帶你走進社會學的經典世界:從馬克思的階級斗爭到韋伯的理性化理論,從迪爾凱姆的社會整合到布迪厄的文化資本,以其全面的內容、生動的案例和易懂的語言,深入淺出地解析社會學核心概念與理論框架,成為你進入社會學世界的敲門磚。
經典理論與現代視角的完美結合。本書不僅詳細闡述了社會學的基本理論,還通過豐富的實際案例展示了理論在現實社會中的應用,使讀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社會學的核心概念。
豐富的案例和實證研究。通過大量的案例和實證研究,本書為讀者提供了生動、具體的社會學分析素材,增強了讀者的學習興趣和理解深度。
關注社會現實問題。本書不僅關注社會學理論本身,還緊密關注社會現實問題,如種族、性別、階級等議題,引導讀者思考社會學在解決現實問題中的作用。
清晰的邏輯結構。本書邏輯結構清晰,從社會學的定義開始,逐步深入探討社會學的核心議題,使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掌握社會學知識。無論你是社會學初學者,還是對社會現象充滿好奇的讀者,本書都將是你探索社會奧秘、理解人類行為的重要指南。通過本書,你將學會用社會學的視角看待世界,發現隱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社會力量,并為創造更美好的社會貢獻自己的力量。
4: 《變態心理學經典入門:心理障礙的臨床分析(第9版)》
內容簡介 :“抑郁”“焦慮”“社恐”等已經成為現代社會大眾耳熟能詳的心理學話題,也常常在新聞媒體上占據頭條。但是,到底什么是“抑郁”和“焦慮”?什么樣的人會被評估為“社交焦慮癥”?正常的“抑郁情緒”和需要專業幫助的“抑郁癥”之間如何區分?什么樣的人容易罹患心理障礙?不同的心理障礙應該如何治療?我們又該怎么預防?這些話題則是變態心理學研究的領域。
作為心理學的一大分支,變態心理學主要研究心理與行為的異常表現,它涉及各種精神障礙,如焦慮癥、抑郁癥、精神分裂癥等。通過觀察、實驗等方法,探討異常心理的成因,包括生物、心理和社會因素,還會關注診斷、治療和預防心理異常情況。
本書圍繞現代變態心理學研究與實踐逐漸展開,以權威的《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為標準,系統性地介紹了對變態心理學領域的基礎知識與最新進展。同時,以個案貫穿心理障礙的講解,將知識點嵌于鮮活的個案中,力圖幫助讀者對心理障礙建立更加生動的理解,與讀者探討存在爭議的社會議題,包括心理障礙對個體和社會的影響,以及社會對這些障礙的態度和應對策略。
本書是一本能夠成為讀者學習和研究該領域的重要參考資料,可以為讀者在臨床實踐和學術研究中提供有益的指導和啟示。
5: 《高速閱讀法:用學到的知識改變人生》
內容簡介:本書是日本作家上岡正明以腦科學為基礎提出的高速閱讀方法,旨在幫助讀者通過科學的方法提升閱讀速度。書中闡述了高速閱讀法的五大優勢,并詳細介紹了在30分鐘內將一本書讀三遍的閱讀技巧。用高速閱讀法閱讀,不僅能讓你快速掌握大量知識,還能將這些知識應用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從而改變人生。
6: 《被藝術療愈的勇氣:生活的答案之書》
內容簡介:在這個快節奏的世界里,我們常常迷失在瑣碎的生活中,忽略了內心的聲音。藝術就像一盞明燈,能在黑暗中照亮我們的心靈,讓我們重新與自己對話。本書是一次藝術之旅,也是一次心靈的探索。在這段旅程中,我們將穿越時空,與偉大的藝術作品、本書作者的波普藝術風格畫作和寫實的攝影作品,以及當代藝術家的畫作相遇,與虛構的主人公共同感受生命的起伏和激情。
這不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次心靈的冒險,一次跨越現實與想象的奇妙之旅。本書將藝術與心理學智慧融入了故事中,讓你在與藝術的對話中,在思緒的漩渦中感受那些無法言說的情感,并記錄內心的波瀾與思索。
7:《不被情緒內耗的 10 種能力》
內容簡介:生活中,意外情況常常不期而至,輕易就能打亂我們原本的生活節奏。這些都可能引發個人危機,導致我們陷入情緒內耗。在本書中,作為心理學博士,作者憑借深厚的專業知識和豐富的實踐經驗,以崩潰 、穩定、重置三階段為主線,結合認知行為療法,總結出了面對危機時的10種不被情緒內耗的能力。從接納現實、破除思維誤區、逃離反芻循環,到運用幽默、正念、感恩等積極策略,最終實現認知與行為的雙重轉變,從而為深陷情緒困境的人們量身打造了一套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案。這 10 種方法就像 10 座神奇的能量轉換站,幫你從迷茫、焦慮的低能量狀態,華麗轉身為積極、樂觀的高能量人生。
自1986年首次舉辦以來,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不斷創新發展,已成為全球最重要的國際書展和版權貿易平臺之一。
期待你的蛻變
讓我們一起攜手,彼此見證成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