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高分作品,簡中版首次出版并增訂
(余英時人文研究獎得主張藝曦,“兼具思想深度與微觀實證”的填補空白之作;洞見明代底層知識分子在政治、社會、生活諸相之中的困頓與掙扎,獻給所有時代“小人物”的清醒悲歌)
1
基本信息
歧路彷徨:明代小讀書人的選擇與困境(增訂本)
著者:張藝曦
定價:96.00
出版時間:2025.4
出版社: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書號:978-7-208-19165-5
一個時代會有各個思潮、學風的流行,此種多元競逐、眾聲喧嘩的現象,在晚明明末尤其常見。明中期以來有幾個運動或風潮,包括心學運動、文學復古運動、三教合一、制藝(即八股文)風潮,過去的研究較多把焦點放在大名字大人物,看他們引領或主導某個運動或風潮。
本書則把眼光轉移到明中晚期的江西及周邊地區的小讀書人身上,這些小讀書人往往同時受到數個風潮的影響,在各風潮間擺蕩徘徊與彷徨,甚至陷入抉擇的困境,又或者是試圖為不同風潮找到同時并行的可能性。這些小讀書人或許不是歷史舞臺的主角,但這些人其實反而更貼近當時大多數士人的處境。通過對其生活、思想和實踐的深入分析,本書揭示了他們在思想解放、文化傳承和社會變遷中的復雜處境。這些小讀書人雖然未能成為主流學術的代表,但他們的活動和選擇卻深刻影響了明代中晚期的文化與思想格局。
2
推薦語
3
作者/譯者簡介
張藝曦,臺灣省臺中市人,臺灣大學歷史系博士,臺灣陽明交通大學人文社會學系教授。研究領域為明清思想史、地方史與家族史。代表作有《社群、家族與王學的鄉里實踐》(2006)、《明中晚期古本〈大學〉與〈傳習錄〉的流傳及影響》(2006)、《孤寂的山城:悠悠百年金瓜石》(2007)、《飛升出世的期待:明中晚期士人與龍沙讖》(2012)、《明代陽明畫像的流傳及其作用--兼及清代的發展》(2016)、《與世浮沉:明代江西思潮、社集與小人物的追尋》(即將出版)等。
4
目錄
導論
第一章明中晚期思想文化風潮與士人活動
一、明中晚期的三股風潮
二、復古派
三、陽明心學
四、制藝(八股文)
小結
第二章陽明學講會與小讀書人
一、大儒講學與小讀書人的二次傳講
二、幾種小讀書人的個案
三、面向地方豪強
四、江右與泰州之于小讀書人
五、沒有講會的陽明學
第三章《傳習錄》與古本《大學》的流傳及其影響
前言
一、陽明學講學
二、古本《大學》
三、《傳習錄》
四、吉安程朱學者的對抗或轉向
小結
第四章陽明畫像的流傳及其作用
前言
一、日常生活中的塑畫像
二、理學家的圣人形象
三、明中晚期陽明畫像的制作與流傳
四、陽明畫像的作用
五、清代的一些變化
小結
第五章飛升出世的期待:明代士人與龍沙讖
前言
一、斬蛟傳說與龍沙讖
二、應驗龍沙讖—從劉玉到王守仁
三、龍沙讖與其他流行信仰的結合
四、龍沙讖在晚明南京士人間的流行
五、未應讖后的明末世界
余論
第六章明代江西士人與凈明道的交涉
前言
一、許遜信仰的發展
二、元及明初的儒學士人與凈明道
三、陽明學以后的儒學士人與凈明道
四、明末江西士人的幾個例證
小結
第七章詩文、制藝與經世:以李鼎為例
前言
一、學術淵源
二、經世:軍事及治水
三、江南社集與交游
四、典籍、儒學與凈明道
小結
附表 1 《李長卿集》的編校門人名單
附表 2 《步丘草》的編校門人名單
第八章風潮遞嬗下的地方小讀書人:以涂伯昌為中心
前言
一、新城的心學淵源
二、鄧元錫與六經之文
三、科舉用書中的陽明心學
四、制藝名家的推崇及影響力
五、明末江西派的制藝新主張及文社之興
六、大風潮下的涂伯昌及新城士人
七、涂伯昌的疑問與彷徨
小結
附表涂伯昌年表
第九章明及清初地方小讀書人的社集活動:對金溪的考察
前言
一、學術系譜的建構與自立
二、從理學講會到制藝文社
三、艾南英與明末金溪士人
四、清初以金溪為中心的集會
小結
第十章一目十行、日誦萬言?—中國近世士人的記憶力焦慮
前言
一、一目十行俱下
二、過目成誦或日誦千言萬言
三、兩詞結合—作為日常記憶力的指標
四、歐陽修讀書法的典范
五、對記憶力的焦慮困擾
六、另一種聲音
七、個案:以金溪地方士人為例
小結
結論
參考書目
本書各章初出刊物
版權聲明
感謝世紀文景提供新書資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