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2年8月25日,北京湖廣會館內,一聲清脆的耳光響徹會場。當宋教仁愕然捂住臉頰時,站在他面前的是身量不高卻目光如炬的唐群英。
這位曾被孫中山譽為"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的女杰,因國民黨黨綱刪除了"男女平權"條款憤然出手。
這一記耳光,不僅打在了"憲政之父"臉上,更打碎了兩千年來女性順從的枷鎖。
名門反叛者:從纏足斗爭到東渡尋光
1871年冬,湖南衡山武將世家誕下一女。父親唐星照看著幼女習劍的身影感嘆:"若為男兒,必光門楣!"
十歲的唐群英當即反問:"女兒便不能光耀門楣嗎?"這句質問成為她一生的注腳。
當母親為她裹足時,她發現兄長無需受此苦楚,憤然扯掉裹腳布。幾番纏扯,終成家族中唯一的"半大腳"。
十九歲嫁入湘鄉曾氏家族,成為曾國藩堂弟曾傳綱之妻,也就是曾國藩的弟媳,卻與"名門閨秀"之路背道而馳。在湘鄉荷葉塘,她結識了同樣不甘束縛的秋瑾。
丈夫早逝后,她拒絕守節,毅然返回"是吾家"書齋。1904年,聽聞秋瑾赴日留學,她變賣首飾追隨東渡,在東京青山實踐女校與秋瑾重逢。
革命雙槍手:從同盟首女到金陵破城
在東京,唐群英的革命生涯迎來轉折。1905年經黃興引薦加入華興會,成為該會唯一女會員;同年8月同盟會成立,她作為首位女會員莊嚴簽名。孫中山與她長談后贊嘆:"群英女士是二萬萬女同胞的帶頭人!"為投身武裝革命,她秘密學習制造炸彈,在神樂坂武術會苦練槍法,練就雙手持槍絕技。
1911年武昌槍響,她親護黃興至前線,組建400人"女子北伐隊"列入江浙聯軍。攻打南京時,她率八名女兵混入城內,里應外合打開玄武門。清軍驚見"雙槍女將"沖鋒,兩江總督倉皇出逃。此役奠定辛亥革命勝局,孫中山授其"二等嘉禾勛章",稱她"創立民國的巾幗英雄"。
女權雷霆手:耳光與鋼窗的平等吶喊
民國初立,《臨時約法》竟刪去"男女平權"。1912年3月20日,唐群英率三十余名女子直闖參議院。警衛阻攔時,她振臂高呼:"女子以性命換共和,今竟無權參政?"隨即踢倒衛兵,揮杖擊碎玻璃窗,碎渣飛濺中留下"大鬧參議院"的驚世一幕。
更大的風暴在同年8月降臨。國民黨成立大會上,她發現新黨綱刪除男女平權條款,當眾質問宋教仁:"同盟會舊精神安在?"見其沉默,揚手一記耳光"清脆震屋瓦"。林森欲勸解,險些同遭掌摑。次日她發表宣言:"此非私怨,乃為天下女子爭人格!"并成立"女子參政同盟會",提出"禁止納妾""男女教育平等"等十一條綱領。
晚境梅花魂:從報館風波到十校燭光
1913年,一場荒唐的"被結婚"事件將她卷入輿論漩渦。追求者鄭師道擅登結婚廣告,唐群英率眾砸毀《長沙日報》報館。當警察趕來時,她凜然道:"毀報為護女子名節,猶昔年砸議院為護女權!"此事雖顯激烈,卻折射女性在新時代的困境。
經此風波,她重思孫中山書信中的勸誡:"女界知識普及,始可與男子爭權。"遂將余生獻給女子教育。在北京創辦《女子白話報》,在長沙開設女權日報社;變賣田產興辦中央女校、岳北女子職校等十所女學。學生回憶:"先生授課必言'女子當為自身開天地'。"晚年散盡家財,貧病交加中仍手書"天下興亡,人皆有責"懸于陋室。
1937年春,唐群英病逝于"是吾家"老屋。五十年后,全國婦聯主席康克清題寫"一代女魂"致祭。這位掌摑過專制、砸碎過枷鎖的奇女子,最終以教育之火燭照千年幽暗。她的半大腳走過從深閨到戰場的路,她的雙手執槍亦執筆——一面向舊世界開火,一面為新女性燃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