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終于能睡個安穩覺了,爬樓也不喘了!”近日,72歲的李大爺在出院前,(化姓)緊緊握住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心臟外科主任曹海龍教授的手,眼中滿是感激。誰能想到,這位心臟搭橋術后不足1年的老人,又經歷了一次心臟手術。這次心臟手術無需開胸、心臟持續跳動,僅通過4厘米的微小切口,曹海龍教授團隊就成功修復了李大爺重度反流的二尖瓣,讓他重獲“心”生。
心臟搭橋術后再陷危局
數月前,李大爺開始頻繁出現胸悶氣喘癥狀。起初,他并未將這些身體發出的“警報”放在心上,既未及時就醫,也未接受正規治療。隨著時間推移,病情愈發嚴重,短短兩個月,原本看似輕微的不適已發展到舉步維艱的地步——每行走100多米,他就會氣喘吁吁,不得不停下腳步坐下休息。意識到問題嚴重性后,李大爺第一時間找到了曾為他實施搭橋手術的曹海龍主任醫師團隊。
曹海龍教授團隊的靖勝杰主治醫師介紹,李大爺檢查發現,他的心臟正面臨著巨大危機:二尖瓣重度反流、三尖瓣輕度反流,必須通過手術治療。然而,擺在醫生面前的難題重重。李大爺除心臟瓣膜病外,還患有20年糖尿病、20年高血壓、8年冠心病,同時伴有糖尿病腎病、腎功能不全,再加上距離上次搭橋手術還不到一年,身體極為虛弱。傳統的開胸手術需要心臟停跳并依賴體外循環支持,對于李大爺這樣的高危患者而言,手術風險堪稱“九死一生”。
4厘米切口精準修復“心門”
就在一家人陷入絕望之際,中大醫院心臟外科團隊帶來了新希望 —— 經心尖二尖瓣緣對緣修復手術。這項創新技術無需開胸,也無需讓心臟停跳,就能修復因關閉不全導致重度反流的二尖瓣。經過全面綜合評估,李大爺適合這一手術治療方案,這無疑給絕望中的一家人點亮了一盞希望之燈。
手術當天,在曹海龍主任的統籌指揮下,心臟外科許銘副主任醫師、靖勝杰主治醫師與超聲醫學科、麻醉手術與疼痛管理科團隊密切協作,展開了一場與時間和死神的賽跑。超聲團隊全神貫注緊盯屏幕,為手術實時引導定位;麻醉團隊憑借精湛技術精準調控,確保李大爺循環狀態穩定;手術團隊則通過4厘米的微創切口,將二尖瓣夾合裝置精準植入,如同在精密儀器上進行微雕,巧妙地修復了病變的二尖瓣。
術前心超數據顯示,李大爺二尖瓣反流2區存在嚴重問題,瓣葉結構發生改變,收縮期反流顯著。手術團隊憑借豐富經驗和高超技藝,在該區域精準放置一枚夾子。操作過程中,他們嚴格把控夾合角度,小心翼翼地避開正常瓣葉。精準夾合后,專家果斷解離釋放,整個手術過程一氣呵成,如行云流水般順暢。
手術成功完成后,李大爺被送往重癥醫學科進行24小時密切監護。一天后,他順利轉回心臟外科普通病房。如今,李大爺已康復出院,曾經困擾他的胸悶氣促癥狀消失不見,生活質量得到了顯著提升。
不開胸、不停跳,心臟瓣膜病治療迎來新突破
“這項技術的革命性意義在于,它打破了傳統手術的局限。”曹海龍教授介紹道,“以往,這類手術不僅會給患者帶來開胸的巨大創傷,還要面臨心臟停跳和體外循環引發的諸多風險。如今,我們僅需 4厘米左右的小切口,在心臟持續跳動的狀態下就能完成手術,極大地降低了創傷和風險。”對于像李大爺這樣合并多種疾病的心臟瓣膜病患者來說,這項技術無疑是照亮生命的新曙光,為他們帶來了重獲健康的希望。(編輯劉敏 校對王倩 編審程守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