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為充分發揮典型案例示范指導、規范引領和價值導向作用,福建省高級人民法院和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聯合打造《熱案大家談》節目,重點圍繞群眾關切、企業關注、行業關心的重點熱點案件,采取新聞事件回顧和專家學者訪談的方式,開展故事性、實用性、服務性兼具的以案釋法、融情議理,以事關民生的小案例展現司法為民大作為,營造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濃厚氛圍。
節目以每兩周一期的頻次,于周五晚19:30在福建電視臺新聞頻道《現場》欄目播出。福建高院新媒體平臺同步推送,歡迎關注。
第十九期
讓我們一起來關注
《網紅賬號之爭》
基本案情
在互聯網時代,網絡賬號已成為一種重要的虛擬財產,一個擁有200萬粉絲的網紅賬號,潛在的經濟價值更是不菲!福州的網紅阿雅與前男友小偉感情破裂,小偉私下更改了網紅賬號密碼,導致阿雅無法直播并拒絕歸還賬號的運營收益。分手之后,網紅賬號所有權成了雙方爭奪的焦點。
2018年8月,福州的阿雅使用自己的手機號在網絡平臺注冊了個人賬號,并開始發布自己記錄的生活視頻。
由于持續不斷發布各類原創作品,并獲得大量粉絲關注、點贊,阿雅成了擁有200 多萬粉絲的網紅,這個網絡賬號也給她帶來了可觀的收益。
2019年底,阿雅與前男友小偉確定戀愛關系。因粉絲數量不斷增多,2021年,阿雅計劃通過該賬號進行直播,與粉絲們互動。由于直播平臺需要實名認證并綁定銀行卡,經雙方商討,小偉將他的身份證、銀行卡提供給阿雅綁定賬號,阿雅通過該賬號進行直播,并通過綁定的銀行卡,提取直播產生的收益。
2022年,阿雅與小偉分手,小偉從阿雅手中收回了銀行卡,但是阿雅的社交媒體賬號仍然在活躍運營,相關收益也依然被打到小偉的卡中,小偉也會按時把收益轉給阿雅。直到2023年初,事情發生了變化,小偉更改了賬號的密碼。由于賬號綁定了小偉的身份證,并進行過實名認證,阿雅再也不能通過這個賬號發布作品、進行直播,自然也無法獲得相應的收益。
阿雅要求前男友小偉歸還賬號及運營期間的收益,小偉則以賬號是以自己身份證實名認證且其有參與賬號日常拍攝及運營工作為由拒絕返還,雙方多次協商沒有達成一致的意見。無奈之下,阿雅向閩侯縣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主張小偉歸還網絡平臺賬號及運營收益,并協助辦理將賬號變更到阿雅名下的相關手續等。
一個擁有200多萬粉絲的直播賬號,實際直播人與實名認證人不一致,網絡賬號所有權及相關權益到底該歸誰所有呢?閩侯縣人民法院受理了此案,并展開相關調查。
《民法典》第一百二十七條規定,法律對數據、網絡虛擬財產的保護有規定的,依照其規定。該條文明確賦予虛擬財產,成為法律意義上的民事財產的權利。法院認為:根據短視頻平臺的用戶服務協議,阿雅是該賬號的唯一權利人。而且該賬號始終都是由阿雅在運營。被告小偉變更密碼,致使阿雅無法發布作品及進行直播,粉絲數量減少,經濟收入也因此銳減,侵害了阿雅的合法權益。
經過法官多次釋法說理,最終雙方達成調解協議,賬號歸原告阿雅繼續使用,阿雅給予小偉一定數額的經濟補償,小偉配合阿雅變更賬號實名認證信息,目前雙方已按約定執行完畢。
大家談
虛擬財產指的是什么?虛擬財產與現實財產相比,兩者有哪些異同點?
當前司法實踐已通過民事和刑事案件逐步確立虛擬財產的價值屬性及保護規則,普通民眾如何防范此類糾紛?
我國現行的法律法規,是否對網絡虛擬財產的所有權歸屬做出明確的界定?從司法實踐角度來看,虛擬財產在證據收集、事實認定等環節存在哪些難點?
在審理這起網紅賬號所有權糾紛案件時,除了考慮短視頻平臺用戶服務協議和《民法典》相關規定,還著重考量了哪些關鍵證據來判定賬號歸屬?本案成功調解,具有哪些積極的法律意義?
網絡直播平臺的注冊與認證制度是否存在一定瑕疵?為了有效防范網絡虛擬財產糾紛,網絡平臺在審核機制等方面是否需要進行哪些優化改進?
從立法層面看,目前關于網絡賬號等虛擬財產保護的法律體系是否還存在完善修訂的空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