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占理兒。
都說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作為藝術文盲,年輕時對這句話沒啥感觸,可隨著年齡增長,越來越發現這句話絕不不是‘空穴來風’。
《夏洛特煩惱》這電影里,袁華的作文《我的區長父親》榮獲作文比賽一等獎,夏洛說這是拼爹,當時看了大笑不止,如今想起來卻笑不出來了。
1982年,一個內蒙女孩,在那年高考首次針對內蒙地區的‘定向委培計劃’中,幸運的脫穎而出,成功進入上海戲劇學院深造,成為高考向少數民族政策傾斜,為特定地區培養各行業人才的第一名受益者。
幸運的人,運氣不會太差,‘孕氣’也不會太差。1989年,她生下了另一個女孩,這名嬰兒未來也會是極其幸運的,因為在18年后的2008年,高考第二次針對內蒙的‘定向委培計劃’會再次啟動。
別問我為啥知道,問就是天機不可泄露。
2007年12月29日,內蒙古呼和浩特市,上海戲劇學院‘內蒙定向表演班’考試如期舉行,并快速結束,那位第一次委培計劃中脫穎而出的、幸運女孩的‘女兒’,再次被幸運擊中,獲得了進入上戲學習的機會,那是她母親的母校。
天上掉餡餅的事,咱們從來都不敢想,可人家母女倆卻能奇跡搬的,被相隔二十多年的兩塊餡餅‘幸運’砸中。所以說運氣這東西,你信也得信,不信也得信。
你要是硬問為啥?我只能告訴你,就跟《我的區長父親》這作文能獲獎一樣,你少一個好爹好媽。
咱還以這個2008年被上戲內蒙表演班錄取的女孩來說,給她起個名字吧,內蒙的孩子,就叫那小姐吧。
前面說到那年考試結束的很快,不是考試過程不嚴謹,而是沒幾個人參加,整個內蒙地區一共才來了25名學生。
也許是通知不到位,也許是交通不便利,也許是上戲要求高,但奇怪的是,遠在北京十一中的那小姐竟然被通知到了,并且放棄京城的種種便利,前來內蒙“趕考”。
招生組老師被她的積極進取感動到落淚,被她及其豐滿的表演所折服,因此也顧不得什么戶口、學籍問題,更是為了她把當年的分數線降到了179分,就這樣,她像母親那樣,從眾人中脫穎而出。
為表感謝,那小姐晚上特意請了招生組老師吃飯。酒過三巡,拉起家常時意外發現,招生組老師和那小姐的母親,竟然是上戲的同班同學。二十多年沒見面老同學,激動地抱頭痛哭,追憶同學時光,感嘆歲月無情,一直聊到天亮。
就這樣,那小姐順利進入了上戲,四年的時光她也沒有荒廢,成功畢業。但畢竟還是年少輕狂了些,她并沒有按照定向委培約定,回內蒙合作單位工作。不過想想也對,人家打小在北京長大,在頂尖的十一中混過三年,咋可能去偏僻的內蒙上班。更何況人家有更遠大的志向——出國游歷。
時間總是過的很快,三年又過去了,那小姐回來了,非但沒人追究她當年‘違約’的責任,人家反而還憑借‘超凡絕倫’的實力,成為了上戲的助教。要不都說有能力的人,在哪都能混的很好!
你以為這就是人家的巔峰?
幾年后,人家憑實力拿到了很多大制作影視劇女主角色,一躍成了影視雙料明星。她卓越的表演天賦和登峰造極的演技,甚至讓知名大導演為其改劇本、刪角色,造劇情,只為讓她充分展示才華。
在慶功宴,殺青宴上,那小姐為了表示對導演們的感激,特別請了自己的父親到場以示真誠。沒想到又再次促成‘老友相認’的感人場面,原來父親竟然與那些導演、監制都是多年未曾聯系的同學、朋友、同事,于是酒過三巡,痛哭流涕,追憶往昔,感慨歲月。
導演、監制們拍著胸脯說,你閨女就是咱閨女,我們會讓她拿遍金雞、銀雞、銅雞、木雞獎;她父親也拍著胸脯說,自家閨女,該批評批評,該教育教育,別見外。
那小姐坐在一旁,看著父輩們把酒言歡,心中無限波瀾:父母輩的友情,真令人動容。
就在那小姐感動的同時,另一個時空的一些人,卻在經歷慘絕人寰的屠殺。
‘咸豐’八年十月,戊午科順天府鄉試放榜的日子,廣場上聚集了數百名學子,從人聲鼎沸很快變成了質疑和謾罵。
咋回事呢?
原來眾多學子發現,平日里只會飲酒聽曲,不學無術的‘平齡’公子,竟然得了鄉試第七名。民間質疑四起,事關朝廷威信和臉面,于是咸豐帝下旨要求徹查,并委派朝廷大員親自督辦。
領命后欽差大臣親自來到順天府調查,這可把平日里安逸慣了的平齡公子嚇的魂飛魄散,沒過多久便被嚇死在了大牢里。
關鍵人證沒了,可這遠達不到咸豐帝要求徹查的程度。于是,平齡的考卷就成了繼續查下去的突破口。
咱們知道,清代科舉考試是有防作弊手段的,考生卷子不會直接拿給考官打分,而是先要讓‘謄錄官’用紅筆抄錄一份,在這份抄錄卷上打分。為的就是防止考生和考官之間通過字跡、標記串通。
欽差大臣拿來平齡的兩份卷子一看,好家伙,兩份卷子完全不一樣。原卷不僅很多錯別字,病句,甚至幾處錯別字都有明顯的被修正、遮蓋的痕跡。問題不小,本身認真負責的態度,欽差大臣把所有學生的試卷都過了一遍,發現存在作弊的至少有五十人,最扯一份中舉者試卷,全篇錯別字加起來超過三百。
欽差大臣差點被氣死,遂上報到咸豐帝那里。皇帝一聽龍顏大怒,勞資千叮嚀萬囑咐,別再科舉上耍滑頭,那些龜孫竟然不聽。于是下旨徹查整個科舉,要求是把有舞弊行為的所有相關人員都揪出來。
經過數日縝密調查,一條條充滿關系、面子、利益輸送的科舉舞弊鏈被查出。
比如一個叫羅鴻繹的學生,是個有錢的老財主,他拿出幾百兩銀子,先找到當侍郎的老鄉幫忙搭線,老鄉就找到自己的同事說幫個忙,好處大大滴。同事又找到了當時的主考官,一品大員柏葰的家人,給了家人不少好處。最后家人在飯桌上讓柏葰通融一下,都是老鄉,給個面子,你睜只眼閉只眼的事。
就這么地,羅鴻繹成了舉人。
這事查清楚后,盡管主考官柏葰一分錢沒收,盡管是朝廷一品大員,還是被拉到菜市口砍了腦袋,全家財產也被沒收。其他作弊鏈條上的一應人等,也都該殺的殺,該發配的發配。
要知道這可是清末,大清亡國前不久,科舉制度都如此嚴格。要換做是早一點的順治在位,敢科舉作弊的人,殺的更狠,砍頭的、絞刑的、發配的多了去了。
總之就是,從漢代科舉出現后,往后的歷朝歷代對科舉都可謂是非常重視,盡管形式可以,但各朝皇帝都是一個思想:保證科舉公正、公平、公開,誰要敢是瞎搞,就殺你頭,沒收你家產,把你全家人發配邊疆。
這讓我想起來當代法學教授羅翔的一句話:只有懲罰,才能帶來改變的效果。
我還想再加上幾點:只有極為嚴厲、最為及時的懲罰,才能帶來最有效的改變。
比如一個小偷,頭天作惡,第二天抓獲,第三天認定犯罪事實后,立馬砍掉雙手,新聞上抖音上通報一發,瞬間全國就知道了,你看還有幾個敢偷東西的。
再比如,在高考上作弊,走后門,權錢交易,另辟蹊徑的,頭天發現,第二天調查清楚,確認事實,第三天就收監,全家資產沒收充公,過程中所有提供便利、包庇的人,全部免職、該罰罰,該抓抓。你看還有多少董小姐、蔣小姐、那小姐敢鋌而走險。
當然,我知道這是不可能的。但就這是么個意思,大家理解就行。其實這事咱們都能看個八九不離十,真想調查也不難,就看有沒有決心,愿不愿下決心。
這段日子這種事一件接一件,說明這種事在某些人群里,是具有普遍性的。并且這事不只發生在咱們這邊,歐美那邊、日韓那邊,也很普遍。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咱們都理解。但理解并不表示咱們就得接受,一方面是公平的問題,這事越來越普遍,意味著普通人越來越不可能改變命運跨越階層。當大家都意識到努力白費的時候,就都不努力了,那國家和社會就危險了。
另一方面是這種拼爹媽、走后門的情況,會讓很多無才無德的人,長期處在社會高層。就比如讓一個傻子當省長,讓一個1+1=3的家伙管經濟,讓一個大字不識幾個的人管教育,他們能干得好?最終倒霉、受苦的不還是咱們普通人。
我們不是敵視二代,我們敵視的是:沒啥本事,靠拼爹上位卻覺得理所應當,真以為自己有幾把刷子、盲目自信的二貨。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