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和人不管說的再美,笑的再善,玩的再好,利益面前,是人是鬼一目了然。
人性背后,都是白云蒼狗!
只要有共同的利益在,和好如初就不是什么稀奇事。
正如董明珠和孟羽童。
不管當初是因為什么原因“分手”,如今有共同利益在,往事就是云煙。
01
兩年前,孟羽童從格力離開,所有人都沒有想到她倆居然還有握手言和的一天。
當初孟羽童離開格力時,董明珠可是公開批評過孟羽童,而且雙方在輿論場上鬧得很僵。
2025年初,格力集團股東大會上她公開表示,未來不再招聘“海歸人才”。這句話一出,外界猜測她是在針對孟羽童,甚至有官媒發表了批評。
但成年人的世界,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前段時間,趁著618活動營銷,為了在活動前獲得狠狠的一批流量,兩人居然合體帶貨了。
孟羽童曬出與董明珠的微信聊天截圖稱:
“時隔兩年,收到了前老板的微信。 ”
格力官方還在孟羽童的評論區留言“歡迎回家吃飯。”
盡管格力和孟羽童頻頻打出溫情牌,但不少網友還是一針見血地指出:一切都是為了流量罷了。
果真不假,一切都是為了合體直播帶貨。
直播間里,兩人緊緊擁抱,見面不到兩分鐘,直播間人數已經過萬。
這波流量,是董小姐需要的,也是孟羽童需要的。
本以為是握手言歡,不計前嫌,可直爽的董小姐還是沒忍住,毫不留情面地把孟羽童批評的一頓:
“年輕人在成長過程中肯定會有認知失誤的時候,我還跟羽童說,你喪失了一次最好的機會。所以這個平臺很大,你要從長遠的目光來看,你的路很長,但是你經不住社會上一些表面現象的誘惑,所以你以為自己搞一個代言,給別人做一個廣告,好像收入有了一點,但是實際上你更多失去的是人生價值,其實也講三觀要正。”
即便是在公開場合這樣被前老板批評,但孟羽童依然笑著說:
“我三觀挺正的,但是我會經常回來給我們格力產品做廣告,讓我們很多別人不知道的格力好的產品傳遞出去,這才是社會正能量的表現。”
盡管你來我往之間仍有對過去恩怨的執念,但一晚直播下來狂賣500萬,還吃到了一波大流量,想必董明珠和孟羽童都如愿以償了。
今年,自媒體之路并不易,孟羽童的流量在下滑,頂峰時百萬播放量,現在卻只有十萬級別。
失去格力光環后,曝光機會明顯變少。
而董明珠這邊,格力的手機業務失敗了,汽車項目也不溫不火,資本市場需要新故事,企業需要新突破口。
她和孟羽童的和解直播,被不少人看成是一次“雙贏”的公關秀。
兩個人的關系其實一直很微妙,表面上對立,背后又有千絲萬縷的利益聯系。
2025年5月23日,這場直播就是最好的體現。
02
當初,孟羽童離開格力時,格力內部就透露她是因為“接私活”被開除。
孟羽童曾在直播里透露自己在擔任格力董事長秘書時,月薪基本在5000元到10000元之間。
而她的工作強度極高,有兩個月沒有休息過一個完整周末,甚至曾連續工作21小時。
而與此同時,她的個人賬號粉絲飛速增長,接到的廣告單子比月薪還高,一條廣告的報價高達15萬-20萬元,兩份收入極其懸殊。
說白了,孟羽童發現自己單干賺的錢都比在格力打工多,為什么還要留在格力受苦?
這與董明珠不斷強調員工的“奉獻精神”是相悖的,孟羽童從格力離職是“急功近利”“借平臺當網紅”。
雙方矛盾升級,輿論不斷,各執一詞,但有一點是明確的是:
當時的孟羽童需要格力的資源和平臺,而格力則需要孟羽童的年輕化和流量。
這是一場雙向選擇的商業合作,最終因為利益分配的不均衡而破裂。
當初為了利益而分,現在也可以為了利益而和。
格力,在營收同比下滑、市場競爭壓力加劇的情況下,急需新的流量來提振銷量。
而孟羽童作為格力前員工、現自媒體從業者,身上具備巨大的關注度與年輕流量。
與孟羽童合作帶貨,對于董明珠和格力而言,可能意味著新的機遇。
而孟羽童經營個人IP,與格力合作之后,也能依靠格力品牌背書來提升自己的商業價值,同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扭轉此前一些不好的口碑。
總之,雙方合體,雙贏必無疑。
董明珠和孟羽童真的是給大部分的職場老人們狠狠地上了一課。
有多少職場人與老東家鬧得如此不堪依然回頭的,幾乎沒有。
又有多少職場人在公開場合被前老板批評后,依然還笑著迎合,更是沒有。
難怪我們賺不了錢,是因為都沒有孟羽童這樣包羞忍辱的氣概啊!
人生,并不全是競爭和利益,更多的是共贏。
懂得感恩,便會幸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