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有“醬油界的茅臺”之稱的海天味業正式在港交所掛牌上市。此次IPO發行價每股36.3港元,籌資101億港元,成為年內港股最大規模IPO之一。
公開報道顯示,本次海天味業公開發售部分吸引了超39萬人認購,但中簽率很低。其中,富途平臺融資認購倍數近700倍,融資申購額超4000億港元。
盡管認購火爆,海天味業仍經歷高開低走,盤中破發。開盤后,股價短暫上揚,最高漲幅達4.68%,隨后開始下跌,一度跌破發行價。最終,收漲0.55%至每股36.5港元,總市值為2131億港元。繼A股上市后,時隔十余年,海天味業為何選擇港股再次上市?
01
女掌門上任“第一把火”
作為我國調味品行業龍頭企業,海天味業的歷史可以追溯至20世紀50年代成立的海天醬油廠。1982年,海天醬油廠來了一位關鍵人物——龐康。
龐康出生于1956年,來自廣東佛山,大學畢業被分配到海天醬油廠做一名技術員,幾年后被選為副廠長。在他的帶領下,海天從一個地方小廠成長為“國家二級企業”知名大廠。
1995年,在海天味業完成股份制改革,由此進入發展快車道。2014年,海天味業登陸A股市場,上市初期股價、市值一路高歌猛進,由首發價格51.25元/股,增長至2021年的歷史高點126.2元/股,市值由2014年的500多億元狂飆至2021年1月的6500余億元,因而獲得“醬油茅”稱號。
財報顯示,2014年—2020年,海天味業的營收、凈利潤均呈雙位數增長。
然而,自2022年起,海天味業出現震蕩下跌,連續兩年凈利潤虧損。彼時,海天味業正深陷國內外產品配料表“雙標”事件,成為行業內外討論的焦點。
2024年,海天味業止跌回升。財報顯示,公司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41.56億元,同比增長9.1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4.53億元,同比增長11.52%。
同年9月,程雪正式接任董事長,標志著海天進入“70后掌舵”時代。資料顯示,程雪1992年加入海天味業,歷任公司企業策劃總監、副總裁、董事等職位。2014年公司上市至此次換屆,程雪長期擔任副董事長兼常務副總裁。
值得注意的是,她從一名普通員工做起,一路升為股東、高管。2021年,胡潤研究院首次發布“2021胡潤中國職業經理人榜”,程雪以超過600億元人民幣的身家成為“中國職業經理人首富”,因此也被媒體稱為“最牛打工人”。
在她的帶領下,海天延續了增長勢頭,今年一季度,其營業收入、歸母凈利潤分別為83.15億元、22.02億元,同比增長8.08%、14.77%。而此次赴港上市也被視作新掌門上任的“第一把火”。
02
“A+H”股上市為哪般?
海天想要在港股上市有兩大原因,一是國內調味品市場已從增量市場進入存量市場,二是海外市場或許能夠成為突圍點。
據艾媒咨詢數據,2024年中國調味品市場規模或達6871億元。其中,復合調味料貢獻主要增量,規模達2031億元,預計2027年將突破3367億元。而傳統品類如醬油、食醋增速卻在放緩,行業整體開始陷入“內卷”,由高速發展階段轉向中高速發展的“下半場”。
分產品看,海天味業2025年第一季度醬油品類實現營收44.2億元,同比增長8.2%;蠔油實現營收13.6億元,同比增長6.1%;調味醬實現營收9.13億元,同比增長13.95%;其他品類實現營收12.89億元,同比增長20.83%。可見,海天味業的傳統品類依然占據主要營收。
更關鍵的是,隨著行業入局者越來越多,賽道也越來越擁擠。海天前董事長龐康曾直言,這幾年不少企業進入調味品賽道,同時具有一定規模的調味品企業也在加速擴產,調味品行業目前呈現出前所未有的發展中態勢,行業競爭加劇的局面不可避免。
為鞏固自身的市場地位,近年來,海天味業持續嘗試多元化發展。2020年,海天味業推出了“火鍋@ME”火鍋底料,進軍火鍋底料賽道。2022年,海天推出飲料品牌“喜悅物產”。在此之后,公司還嘗試推出了預制菜、冰淇淋、飲用水等多個領域的產品。但從上述產品業績來看,效果并不理想。
眼看著國內市場增長乏力,跨界產品也反響不大,海天這才將目光放到海外市場。日本調味品企業龜甲萬就是一個先例。日本醬油市場在 20 世紀 70 年代后進入存量競爭階段,當時的它就是通過海外擴張規避了本土內卷。經過多年的國際化布局后,其已經成為了全球調味品行業的龍頭,海外市場的收入占比高達76%。
不過,在赴港上市之前,海天在海外市場上進展并不順利。2023年,海天開始布局海外市場,成立了海天國際投資有限公司和天麒國際創新有限公司,兩者負責開展國際業務。
2024年,海天又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海天國際貿易有限公司。同年,海天在越南、印度尼西亞設立全資子公司,并在當地建設工廠。第三方估算顯示,2024年,海外市場在營收中的占比只有約7%。
03
全新的開始
港股上市則是一個全新的轉折點。首先,今年以來,中國資產迎來系統性重估,國際長線投資者將目光重新聚焦港股市場。同時,大型IPO項目吸引了國際長線資金加速入場。據高盛投行人士透露,自去年底至今,港股單個IPO平均吸引到約30家機構投資者參與。
再者,港股市場不但能為企業提供融資渠道,還能幫助企業建立國際化治理架構,提升國際影響力。對于有國際化布局的企業而言,在港上市意味著可以借助香港市場構建自身的外匯融資平臺。
海天味業此次發售引入8家基石投資者,包括高瓴資本、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瑞銀資管、加拿大皇家銀行、源峰基金、紅杉、佛山發展等。
在最新招股書中,其表示對海外發展有了系統性地布局。此次港股上市主要為推進全球化戰略,提升國際品牌形象以及競爭力;所募集的資金,將重點投入產能擴建、技術研發、市場拓展及品牌建設等方面。
其中,所得款項凈額約20%,即18.54億港元,將用于建立全球品牌形象、拓展銷售渠道以及提升海外供應鏈能力。具體而言,15%的募集資金計劃在東南亞及歐洲等地區拓展海外經銷渠道,設立區域辦公室并建立本地化銷售團隊;另5%的資金將用于海外市場打造品牌形象。
至于首日盤中破發的原因,業內人士認為,海天味業股價波動反映了市場此前對其A股過高估值的重新評估,以及對未來增長預期的調整;另一方面,過去一周多時間港股整體市場的波動、投資者情緒的變化也對股價產生了影響。
圖源:官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