掃碼進群,與同行一起共話醫事~
本文來源:醫學界綜合整理
近日,河南鄭州一名男子因長時間蹲坑玩手機導致直腸脫垂13cm的案例引發關注。醫生診斷其為三度脫肛,屬最嚴重類型,若未及時治療,未來可能因咳嗽等輕微動作引發直腸脫出。
這一極端案例為公眾敲響警鐘:如廁習慣不當可能對健康造成嚴重損害。
長時間蹲坑對直腸肛門的“連鎖傷害”
直腸脫垂風險飆升:蹲姿時腹壓顯著增加,直腸在重力與壓力雙重作用下易向下移位。案例中患者長期維持蹲姿玩手機,直腸全層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肛門,屬Ⅲ度脫垂(脫出長度>12cm)。數據顯示,每次如廁超10分鐘,直腸脫垂風險提升3倍。
痔瘡與肛周疾病高發: 肛門靜脈回流受阻導致局部充血,長期如此易誘發靜脈曲張,形成痔瘡。 該患者便血癥狀即與痔瘡或直腸黏膜損傷相關。 此外,肛竇長期充血可能引發肛竇炎,甚至進展為肛周膿腫。
盆底功能崩塌: 盆底肌持續承重易疲勞松弛,導致盆底下降綜合征,表現為排便無力、便秘。 研究顯示,蹲便超15分鐘者,便秘發生率提升40%。
下肢靜脈循環受阻:血液循環受阻可能引發下肢靜脈曲張,表現為腿部腫脹、疼痛,嚴重者需手術治療。
如何保持肛門健康?
控制蹲坑時間:建議每次蹲坑時間不超過10分鐘,避免為了其他活動而讓肛門承受不必要的傷害。此外,可以使用腳凳模擬蹲姿,幫助改善排便姿勢。
加強提肛運動:每日2-3次,每次10-15組,收縮肛門3-5秒后放松,便后立即做5-10次提肛,幫助恢復肌肉彈性。
調整飲食結構:減少辛辣、酒精、咖啡等刺激性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保持大便通暢。每周保持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久坐者每小時起身活動,避免腸道長期受壓。
保持肛門清潔:保持肛門周圍清潔干燥,便后及時清洗。
及時就醫:如果出現肛門疼痛、出血、腫脹等癥狀,應及時就醫,避免病情惡化。
不良習慣可能引發連鎖健康危機。從控制時間、調整姿勢到優化生活習慣,科學如廁是守護肛腸健康的第一道防線。
醫學界心血管領域交流群正式開放!
加入我們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