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為《中國審判》雜志原創稿件
文| 安徽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 黃浩
2025年5月,第147屆國際商標協會(以下簡稱“INTA”)年會在美國圣迭戈市舉辦,有幸作為中國法官代表應邀參會,短暫的參會之行既興奮又忐忑,飛機落地北京意味著此行的收官。在返程安徽合肥的高鐵上,三個多小時的車程中,我仍無暇調適時差帶來的疲憊感,腦海中持續翻涌回味著從參會準備到INTA年會上的一個個場景。
01
跨越時區的協力“三人行”
最終確定由最高人民法院民三庭審判長何鵬任團長、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馮雅婧和我組成的三人中國法官團隊赴美參會時,作為團隊中的年長者,我告誡自己一定要竭盡全力,確保圓滿完成參會任務。
“5.17-5.22圣迭戈年會”微信群建立,參會各項準備工作正式啟動:選定典型案例、結合專長確定發言主題、定期交流意見、倒排時間節點……在團長的統籌下,準備工作緊張有序。三人雖身處各地,但仍從日常辦案的煩冗中擠出時間,保持高效的溝通。從框定發言提綱到不斷調整內容,從發言文稿撰寫到“雙語”PPT完成,得益于團長的專業把關指導和團隊的合力打磨,三人小組準備充分,期待著在大洋彼岸INTA年會舞臺上一展風采。
很多細節至今令我難忘:何鵬對發言材料中中英文的細微偏差字斟句酌、馮雅婧對接出行事務細致入微,尤其是行程中隊友的細心協助,讓初出國門的我感受了團隊的溫暖。順利抵達圣迭戈市,已是當地的深夜。車輛途經軍港,看著燈光下整齊排列的船艦和三人小組的身影,一種感慨油然而生:一次赴美參會的合作也是全國法院知識產權法官上下一心、跨域互動、協力同行,常態化、高質量做好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工作的縮影。
02
INTA年會上的中國法官之聲
在INTA年會上,法官研討會率先舉辦,何鵬代表中國法官與來自美國、日本、印度等多國法官圍繞知識產權司法實踐同臺交流,結合中國知識產權司法實踐中的典型案例,深入解讀司法裁判的最新趨勢,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法治理念與實踐經驗。
次日的中國司法論壇是INTA年會歷史上的首次中國法官專場,三人小組終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75分鐘。何鵬全面介紹了中國2024年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狀況,淡定自若的開場,為隨后出場的我增加了底氣。我以中國知識產權侵權賠償從補償性到懲罰性的制度演進和實務案例切入,介紹了中國法官轉變裁判理念,借助多重方法助推精細化賠償,以逐步實現“損失填平”與“創新激勵”雙重目標的積極探索。馮雅婧則從《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角度介紹了我國商業標識治理的司法實踐,全程脫稿、娓娓道來,展現了中國年輕知識產權法官的良好風貌。
完整翔實的數據支撐、典型案例的解析分享,三人小組借這一隅交流舞臺,克服自身語言障礙,以一線法官的視角充分展示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豐碩成果:依托完備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體系,致力于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始終堅持依法嚴格平等保護;推動“三合一”審判機制改革,不斷提高知識產權案件審判質效,做實“快保護”;加大懲罰性賠償的適用力度,2024年共有460起案件適用懲罰性賠償,即“強保護”的最好例證。臺上宣講、臺下互動,會場內外我們用真誠自信的闡述發出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的強音。與會各國法律界同行、企業代表對中國法院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挺膺擔當嘖嘖稱贊。
03
圣迭戈行的新體會
逾一萬人的參會規模、不同領域的多國人員參會,INTA年會折射出知識產權保護在當前全球經濟社會背景下受關注的程度。人類進入新的技術發展階段,知識產權特有的權利屬性決定了今后全球知識產權治理必然面臨新的考驗。中國法官在堅守中國法律制度體系審理案件的前提下,應進一步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對話,講好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故事。
積極提供中國治理方案。本屆年會中的主題之一為“人工智能對行業實踐的重塑”,事實上,近幾年中國法院已不鮮見相關新型案例的審理,也有很好的司法實踐探索和基礎理論搭建,如人工智能生成物的知識產權保護路徑、數據權益的知識產權保護等。交流中不難看出,我們的一些實務經驗甚至理論研究已經走在前面,但并未被他人所知。因此,法官不僅要完成好依法辦案的主責主業,也應寫好總結提升的“后半篇文章”,最大限度宣傳好中國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前沿成果,推介中國參與全球知識產權治理的主動作為和擔當。
把握互動交流的主動。面對面的溝通交流是增進彼此了解的最有效方式,現場參會的意義也在于此。國外權利主體的重點保護需求有哪些?我國企業出海中面臨的保護困境和侵權風險防范要注意什么?通過現場的信息交流可以更完整準確了解真實狀況。司法論壇結束時,某國外企業法務負責人對我國知識產權刑事保護表現出很高關注,結合我國最新出臺的審理知識產權刑事案件的司法解釋,我們系統介紹了中國法院充分利用刑罰的震懾功能打擊知識產權犯罪行為的現狀,并告知他我國不僅實現了對商標、專利、著作權和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刑事保護的全覆蓋,同時通過不斷完善修訂相關司法解釋,如增加入罪情形、完善入罪標準、增設新罪名、提高法定刑等方式,加強知識產權刑事保護力度,取得了很好的保護效果。其聽完后表示受益匪淺,并表達了謝意。
充分利用案例這一載體。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選取典型案例結合現場狀況,采取適宜的邏輯范式進行介紹,會讓聽眾更容易領會理解,本屆年會中,我們共選取了8起典型案例融入發言中,收到了很好的現場反饋。猶記得,安徽省蚌埠市中級人民法院曾審理的一起涉某國外知名籃球品牌的假冒注冊商標案,最終對涉案刑事被告人判處有期徒刑并處罰金,時任美國駐滬總領事獲悉后,對案件依法公正審理給予高度贊賞,并專程到法院當面致謝。“真保護”換來了“真認同”。
高鐵廣播傳來了抵達合肥南站的語音播報,我又將回歸到日常工作中。INTA年會讓我學到了新知識、開闊了新視野、收獲了新友誼。與國內的數次參會體驗對比,讓我體會最深的是:中國法官在走出國門時,帶去的不僅是法條與案例,也是一種文明互鑒。
本期封面及目錄
<< 滑動查看下一張圖片 >>
《中國審判》雜志2025年第11期
中國審判新聞半月刊·總第369期
編輯/孫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