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泌尿結石,很多人覺得是小問題,或者離自己很遠。但四川結石病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常立高教授,結合他遇到的真實病例,想提醒大家幾個關鍵點,希望能幫大家更正確地認識它。
提醒一:別“養”結石,拖不得!
55歲的患者龍女士,兩年前在崇州當地醫院查出有2公分的左腎結石,醫生建議手術治療。但當告知需要做三、四次手術時,龍女士表示不能接受。最終出于對身體的考慮,加上結石不痛,她選擇了保守治療。
就這樣2年過去了,結石一點不見好,最后龍女士選擇展業治療結石的四川結石病醫院尋求幫助。出乎她意料的是,經入院檢查,短短兩年,當初僅2公分的結石,竟然已經長成了駭人的近7公分鑄型大結石,并“伴有左腎積水、左腎下盞小盞盞頸狹窄、泌尿道感染”。
為什么2年結石能長這么大?常立高主任說,很大原因在于大家不夠重視,或者覺得不痛就不用管,甚至想等發作了、有錢了再治。結果結石在身體里悄悄瘋長,不光體積驚人,還會嚴重傷害周圍組織。
治療腎結石,更需要科學對癥,不要盲目吃藥排石,臨床上因亂吃藥+拖延治療導致腎積膿的、萎縮的、完全喪失功能的患者很多,這種情況想要保腎,在醫學上就無能為力了。
提醒二:癥狀別混淆,別當腰肌勞損治
結石發作時,疼起來真要命,腰部劇痛是典型癥狀,于是很多患者就以為是腰肌勞損。治療一通發現一點效果沒有。此時,做個檢查就能明確是不是結石,也能知道結石的位置、大小和腎臟的情況。早發現、早選對治療方法,才能最大程度保護咱們寶貴的腎臟功能。
現在治療結石的方法很多,保守治療、體外碎石,各種微創手術都可以。具體怎么選,醫生會根據結石的大小、位置、硬度,堵了多久、腎積水嚴不嚴重,以及病人本身的身體狀況來定。
提醒三:結石盯上孩子,家長別大意
總覺得結石是成年人的“專利”?常立高教授提醒,現在結石已經越來越“低齡化”。一到暑假,四川結石病醫院就出現了低齡結石患者扎堆就診的現象。
9歲的小湯,已經做完微創取石手術兩天了,“他痛的時候,我們心又難受又煎熬,現在終于帶他來把結石治了。”小湯媽媽終于松了口氣。
而同期入院的小王14歲,在今年7月初就出現過陣發性左側腰腹部疼痛,但礙于臨近考試,只能等放暑假帶來手術治療,小王媽媽表示現在娃娃結石取出來了,她心頭的石頭才終于落了地。
為什么孩子也會得結石?常主任認為,飲食不當是重要原因。現在的孩子多數喜歡喝飲料,尤其是富含草酸的可樂和果汁飲料,這常常導致草酸結石的發生;而過度補鈣、飲水少、喜食肥甘厚味、自身新陳代謝問題等因素,都為泌尿結石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條件。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了:日常生活中,一定要讓孩子多喝水、多運動、少吃零食。一旦發現孩子有腰痛、尿量減少、肚子痛、厭食等癥狀,應引起重視。泌尿結石一旦生成,會對腎臟產生繼發性損傷,對孩子的生長發育十分不利,應及時檢查,及時治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