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6月26日是國際禁毒日。1987年6月,聯合國在維也納召開麻醉品濫用和非法販運問題部長級會議,提出“愛生命,不吸毒”的口號,與會代表一致同意將6月26日定為“國際禁毒日”,旨在喚起世界各國對毒危害的重視,號召全球共同應對毒品危害。
毒品的危害是多方面且極其嚴重的。對個人而言,嚴重損害大腦和神經系統,導致精神錯亂、器官衰竭、免疫力崩潰,甚至走向死亡;從社會層面看,吸毒極易誘發盜竊、搶劫、暴力等違法犯罪活動,嚴重破壞社會秩序和公共安全。
在毒品成癮領域,影像學技術正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他的大腦像被蟲蛀空的核桃。”這是神經科醫生對一名 23 歲冰毒成癮者的描述。2024 年, 中國科學院發布全球首份《毒品成癮者腦神經損傷圖譜》,通過對比 500 名吸毒者與健康人的腦部掃描影像,首次直觀呈現毒品對大腦的“吞噬”過程——從初次吸食到重度依賴,神經元的死亡速度超乎想象。
死亡倒計時:吸毒者腦部掃描全解析
近年來,近紅外腦功能成像技術(fNIRS)作為一種新興的無創腦功能檢測技術,在戒毒成癮領域也備受關注,它能夠快速通過檢測大腦皮層血紅蛋白變化來反映神經活動的變化,可用于監測吸毒人員的大腦活動。毒品成癮會導致大腦神經回路發生改變,fNIRS能夠實時觀測到這些看不見的細微變化。
也有不少的研究人員利用該技術對不同成癮的被試的腦功能進行了相關的研究,本文分享fNIRS用于研究冰毒成癮者進行不同強度的有氧運動時,對前額皮層活性及其執行控制能力影響。
研究方法
被試
篩選了35名處于教育矯治期的男性甲基苯丙胺(又稱“冰毒”MA)成癮者。均經歷 3 個月以上強制戒斷,符合 DSM-IV 依賴診斷標準,排除其他物質依賴及身體、精神疾病。
將被試隨機分為中等強度(18人)和高強度(17人)有氧運動干預組,兩組在年齡、復吸次數、吸毒年限等基本信息上無顯著差異。
整體流程方案
每名被試者先完成Stroop任務的前測,一周后完成30分鐘的有氧運動干預,休息15分鐘后完成后測。
Stroop任務
刺激通過電腦屏幕呈現,要求被試者根據實驗刺激的顏色盡量快速而正確地按鍵,記錄被試者在2500毫秒內的反應。(圖1)
有氧運動
中、高強度組完成30分鐘的自行車運動,中等強度組運動中心率需維持在最大心率的65%~75%,高強度組則維持在最大心率的75%~85%。
fNIRS數據采集
在Stroop任務過程中,通過近紅外腦功能成像系統(fNIRS)監測前額皮層的血氧動力學信號變化。(表1、圖2)
研究結果
行為學結果
不同強度有氧運動間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降低了Stroop效應的反應時間。(圖3)
fNIRS結果
中等強度組被試者右側DLPFC的氧合血紅蛋白(HbO)濃度顯著高于高強度組;高強度組被試者左側DLPFC及右側VLPFC的HbO濃度在運動干預后顯著增加。(圖4)
研究結論
30分鐘的中等、高強度有氧運動均能夠提高MA成癮者執行控制的任務表現,但高強度能夠帶來更大幅度的前額葉皮層的激活(包括左側DLPFC及右側VLPFC),推測高強度有氧運動更有利于成癮個體恢復執行控制能力。
展望
在國際禁毒日,我們不僅要深刻認識毒品的危害,堅決抵制毒品,同時,隨著腦科學、現代信息技術等前沿學科、技術發展,在推進五項戒毒新技術新方法應用的過程中,不斷堅持理論和實踐創新,還應多關注如fNIRS這樣的影像技術手段在戒毒工作中的應用,通過疊加近紅外分析等腦功能檢測技術的方式,為解決毒品問題,觀察毒品成癮人員神經機制帶來了新途徑。
讓我們共同期待科技助力戒毒事業取得更大的成效,為大家營造一個無毒、健康的社會環境。
參考文獻:
容浩,劉佳寧,劉旭東,等.有氧運動改善甲基苯丙胺成癮者執行控制能力的腦機制研究[J].體育學刊,2019,26(03):138-144.DOI:10.16237/j.cnki.cn44-1404/g8.2019.03.019.
掃碼下載原文獻
以上內容由依瑞德集團醫學中心整理,
有不足之處請指正,轉載請注明出處。
獲取更多前沿資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