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天就是農歷六月初六了。老輩人說“三伏熱不熱,就看六月初六”。
這一天是民間的天貺節,也叫曬衣節、曬書節。老祖宗傳下經驗,用這天天氣預判三伏天冷熱。
先看今年三伏天時間:7月20日入初伏,8月19日出伏。
總共30天,中伏只有10天,算“短伏”。
但熱不熱還得看六月初六啥天氣。
農諺說“六月六日晴,三伏火爐蒸”。
要是這天太陽毒、曬破磚,伏里多半熱得人發愁。
趕上刮南風,更是“三伏熱得人發懵”。
相反,“六月六雨澆頭,三伏涼颼颼”。
下雨的話,伏天可能少驕陽、涼如秋。打雷的話就得多留意,“六月六雷轟轟,伏里熱得兇”。
這些農諺是老輩人長期觀察的總結。但各地氣候不同,不能全靠單日天氣下結論。
就像山區和平原,小氣候差異大,得靈活看。
咱農民都知道,伏天熱不熱,直接關系地里活計。天熱得防作物旱,澆水要趕早晚,別曬壞根。
要是涼快點,病蟲害可能多,得提前打藥預防。老輩人曬衣物、曬糧食的土辦法,至今還管用。
不過現在也得結合天氣預報,科學安排農事。比如曬東西前,先看看未來幾天有沒有雨。田里的玉米、大豆正長稈,伏天管理最關鍵。
熱天多松土,能保墑;涼天多除草,別讓草爭養分。
不同作物脾氣不同,得順著它們的“時間表”來。
有人問:今年伏天會是“秋包伏”嗎?末伏在立秋后,確實是“秋包伏”,按老話說“秋包伏熱死牛”。但具體啥樣,還得看六月初六的天。
不管熱還是涼,提前準備錯不了。家里的大棚架子、牲口棚,都得檢查加固。萬一伏天來大風大雨,別讓辛苦白費。
現在咱有老經驗,也有新科技,兩頭結合最靠譜。您那邊六月初六啥天氣?趕緊留意著。
伏天馬上到,提前把農事計劃好,心里才踏實。記?。嚎刺斐燥?,更要主動備著,莊稼才能長得好。
接下來幾天,多關注天氣變化,該曬的曬,該防的防。
田里的活計等不得,早動手,收成才穩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