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個“7.8全國保險公眾宣傳日”即將到來,本次活動主題為“愛和責任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
一年又一年,“7.8”成為保險的主題日,漸漸深入人心。每年的宣傳重點不一樣,但核心始終是“質疑理解成為”,觀念的力量從來都不能小覷。
當一件事堅持做下去,就積蓄著量變產生質變的可能,堅持本身就是變量。積小勝為大勝,久久為功。
新時代
進入新時代,保險被賦予更高的期待。從國家戰略層面,保險要構建服務實體經濟的風險保障體系,做好“五篇大文章”,積極應對老齡化,以及發揮保險長期資金優勢,活躍資本市場,為新質生產力和科技創新提供穩定資金支持。
可以說,保障和長期,是當下保險業的兩個關鍵詞。保險可以有效彌補和減緩重大風險損失,這既是經濟層面的,為產業鏈和供應鏈解決后顧之憂,進而增強企業對于經濟前景的預期。在現代經濟,預期不是玄學,而是結結實實的生產力;同時這也是民生層面的,通過發揮經濟補充功能,為個體或家庭的生命財產“兜底”。
特別是,近年來氣象災害時有發生,頻率和強度突破此前認知閾值,老百姓損失慘重,但保險業在這個時候勇于承擔社會責任,應賠盡賠,極大化解了人民群眾的焦慮和不安情緒,從上到下,刷新了保險業的聲譽度和好感度。
保 障
從供給層面來看,保險讓生活更美好,保險公司需要做好創新和服務,供給創造需求。對這個薩伊定律最新的當代解釋,就是iPhone的需求是iPhone自己創造出來的,在此之前,人們并沒有如此需求。
對于保障的需求,真實并廣泛存在,不僅高端市場需要定制化的高端產品,“五環外”的市場同樣面臨供給不足。低價保險之所以大行其道,就在于擊中了保障的痛點。有需求無產品,或者說產品成本高昂,這其實就是市場的裂縫,是升級換代的契機,是彎道超車的機會,是商業之光照進來的地方。
保險姓保,這一句“口號”,字字千鈞。事實上,回歸保險保障本源,就是要樹立與時俱進的大保險觀,堅持金融工作的人民性,堅守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定位,全面服務中國式現代化。
長 期
另一個關鍵詞“長期”,也伴隨著新的歷史進程而不斷上揚,險資被視為“白衣騎士”,成為資本市場和科技創新的“赳赳武夫、公侯干城”。
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短平快的模式已經邊際不經濟,資本市場快進快出和“賺快錢”也漸行漸遠,低垂的果實采摘完畢,接下來推動經濟增長的動力只能來自科技創新,而這非有長期資金和耐心資本不能支撐。
從去年以來,保險公司的“長期”積極性很高,從紛紛舉牌上市公司,到第二批長期投資試點的啟動,險資此舉,不僅是基于提高自身投資收益率和緩解利差損風險,更是增強市場信心的“真金白銀”行動。
從短期行為到長期主義,這個轉型并不輕松,并且受到短期市場環境和盈利狀況的掣肘,包括長期資產的匹配,在當下低利率環境里并非唾手可得,尋找的摩擦成本始終是要考慮的因素。
公 眾
保險讓生活更美好,必須雙端發力,雙向奔赴。保險公司需要在新產品上發力,增加長期產品和醫養結合產品,讓人們在勢大力沉的老齡化趨勢和低利率時代之下,能夠獲得基于全生命周期的對沖和保障;另一方面,投資者也好,消費者也罷,也需要改變對保險的某些錯誤認知,這種“認知”既包括把保險簡單理財化,也包括把保險視為萬能。
保險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投資者保險教育。特別是,我們的保險市場經過高速發展,已進入轉型期,金融投資者的心態、觀念和情緒都需要得到緩釋、引導和教育,對于保險產品的認知,對于金融灰黑產的辨別,要使其“更上一層樓”。
樹立長期主義,并不是獨角戲,社會大眾越是接受并踐行長期主義,市場開發的空間可能就越大。無論是個人養老金產品,還是打通醫養的養老社區產品,觀念的改變,一直都是活力之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