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轟-7“飛豹”戰機,中國空軍三十年來的主力戰斗轟炸機,性能媲美俄制蘇-34,卻從未出現在國際軍貿市場。這架被飛行員稱為“老伙計”的空中利器,藏著中國軍工的核心秘密,更牽動著亞洲軍事平衡的敏感神經。為啥寧可停產也不賣?真相遠比想象更復雜!
1. 性能兇悍,小國拿到就是“大殺器”
別看殲轟-7是上世紀80年代的老兵,打起仗來一點不含糊。最大載彈量6.5噸,能掛鷹擊-83K反艦導彈、激光制導炸彈,甚至電子戰吊艙,對海打擊能力堪比一艘移動戰艦。作戰半徑1650公里,意味著從朝鮮起飛能覆蓋日本全境,從巴基斯坦出發可直抵印度腹地。
舉個例子:日本空自的F-4EJ曾和它東海對峙,結果殲轟-7靠長航程硬是把對方耗到燃油報警撤退。這種“專治不服”的本事,要是落到地區沖突熱點國家手里,好比給火藥桶遞打火機——韓國網友都直言:“若朝鮮拿到飛豹,首爾防空網可能一夜崩盤!”
2. 技術不能賣,戰術更不能泄
殲轟-7最值錢的不是硬件,而是中國空軍三十年的“人機合一”。它的低空突防絕活,能貼海面30米高速飛行,雷達根本抓不住。當年軍演中,飛行員曾把炸彈精準丟進通風口端掉指揮部,這套戰術路徑至今仍是機密。
更關鍵的是,殲轟-7的航電系統藏著中國武器火控的底層邏輯。232H雷達配合六代數字計算機,能讓飛行員看清山溝里的坦克,這種多普勒銳化技術一旦外流,等于把中國戰機的“眼睛”解剖給對手看。軍方內部直言:“賣飛機等于送戰術手冊,這虧本買賣做不得!”
3. 中國自己還得靠它“看家”
別看殲-16已逐步接班,殲轟-7的反艦本事仍無可替代。比起轟-6的0.9馬赫,它能飆到1.7馬赫高速突防,專克美軍航母編隊。東海艦隊飛行員透露:“鷹擊-12導彈配飛豹,就是給宙斯盾艦準備的‘拆艦套餐’。”
更何況,重啟生產線代價太大。2019年停產至今,零件供應鏈早轉向新機型。就算巴基斯坦想要,光建維護體系就得花幾十億,更別說培訓技師——這筆賬怎么算都劃不來。
殲轟-7不賣的真相,遠非“技術保密”四字能概括。它像一把刻度尺:一頭量著中國軍工自力更生的底氣(斯貝發動機國產化啃了15年);另一頭壓著國際戰略平衡的砝碼(參考美國賣日本閹割版F-15的套路)。
三十年的“飛豹”傳奇告訴我們:大國重器可以老去,但絕不“賤賣”。這種克制背后,是崛起中大國最清醒的擔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