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第四屆中南大粵港澳大灣區論壇在南博集團旗下高校廣東科技學院松山湖校區舉行。本次論壇由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總會、東莞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會主辦,廣東科技學院承辦,南博集團旗下單位廣東博思云科教技術有限公司參與協辦。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長朱方偉,南博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劉東風,南博集團董事長助理、廣東博思云科教技術有限公司執行董事長、廣東科技學院常務副校長周二勇出席論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原校長、國家知識產權戰略專家組成員吳漢東,香港國際金融學會主席肖耿,建銀國際前總裁豐習來,中國國際商會東莞商會理事石慧,東莞仲裁委員會主任潘長河作主題演講,來自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總會和大灣區及各地十余個地方校友會代表,學校領導及老師、學者專家、杰出校友,以及來自法律協會、仲裁機構、高校、企業等代表參加會議。
本次論壇以“法律與金融雙輪驅動 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為主題,設有開幕致辭、授牌及簽約儀式、主題演講、圓桌論壇等環節。
朱方偉校長在開幕致辭中指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正在推進 “一年開局、三年成型” 的綜合改革,亟需深化理論與實踐融通,校友是學校發展的寶貴資產,呼吁40萬校友以 “合伙人”“價值共同體” 身份深度參與學校建設。他期許通過校企合作、產學研融合,助力學校特色發展,讓校友以中南大為榮,共同書寫 “雙一流” 建設的新篇章。
南博集團董事長助理周二勇代表南博集團致辭,向參會嘉賓表示歡迎和感謝。他指出,“博文明理、厚德濟世”的校訓凝聚了中南大精神,是每位校友前行的燈塔。南博集團作為中南大基因深植的企業,將以更加開放務實的姿態,助力母校與校友會的發展:一是整合校友資源,構建產學研協同的創新生態;二是強化教育與產業聯動發展;三是凝聚校友智慧,共同書寫服務國家戰略的灣區新篇章。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副校長張琦表示,希望廣大校友積極參與學校學科戰略規劃,與學校攜手在變革中鍛造核心競爭力,共促發展。
在授牌儀式上,張琦副校長代表學校向東莞市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會授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東莞校友產學研中心”牌匾,向東莞仲裁委員會授予“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實踐教育基地”牌匾。
在簽約儀式環節,來自粵港澳大灣區11個城市的地方校友會共同簽署輪值機制協議。
論壇上,吳漢東、肖耿、豐習來、石慧、潘長河等作主題演講,分享了各自在知識產權、產業發展、企業創新等方面的前瞻思考。
吳漢東的演講主題為“高質量發展與產業知識產權戰略”,他指出,知識產權是創新發展的剛需,建議實施“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戰略,即知識產權全球化競爭策略、產業化發展策略、一體化運營戰略,通過知識產權運營助力中國制造高質量發展。
肖耿在題為“大灣區產業發展和資本市場新機遇”的演講中指出,大灣區產業發展需要制度型開放,建議創立企業跨境雙總部機制,以“雙總部”銜接“雙循環”,實現從“2選1”到“1+1>2”的新質生產力釋放。
豐習來以“產能過剩時代的企業創新與變革”為題,深度分析了當前國際形勢,并從“堅持國內外雙循環”“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等方面,對中國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提出對策和建議。
石慧作“原產地認定的不確定性風險與應對”主題演講,他強調企業面對原產地認定的不確定性風險,應該加強企業內部管理、深入研究貿易協定和目標市場規則、尋求專業機構支持及充分利用預裁定制度。
潘長河以“高水平商事仲裁服務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為題,介紹了東莞仲裁委員會的發展歷史和取得的成績,他表示,東莞仲裁委致力于建設 “四好仲裁委”,通過高水平仲裁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
論壇以“科研和金融兩翼推動灣區融合發展”為題,邀請中南財經政法大學金融科技研究院執行院長徐晟、湯臣倍健營養探索(珠海)有限公司總經理蔣鋼、北京大成(東莞)律師事務所主任陳九波、香港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會執行會長張志宇、致同會計師事務所國際部合伙人付細軍、東莞證券投資銀行部執行董事張曉梟等展開圓桌對話,從學界、產業界、法律界、金融界等不同視角,為更好推動灣區產業協同發展提供新思路、新方向。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校友工作與社會合作部部長、校友總會秘書長笪寧為論壇作閉幕總結,論壇在熱烈的氛圍中落下帷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