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糖尿病的張先生發現這樣一種情況:一頓飯如果主食是米飯,就比主食吃的面條餐后血糖要低,難道糖尿病人吃米飯比吃面條好嗎?
這是不少糖尿病人的切身體會,以至于喜歡吃面條的人不敢吃面條了,其實這是走進了一個誤區,實際上米飯與面條對血糖的影響基本上是一樣的,因為同等重要的米與面,含有的碳化合物差別很小,最終轉化成的血糖都差不多,之所以吃米飯比吃面條更好控制血糖,是因為:
從烹飪方法上來說,做米飯比做面食用到的水更多,在含水量高的情況下,吃一碗米飯更頂飽,也不容易吃撐。而且米飯尤其是涼一點的米飯,會產生抗性淀粉,這種淀粉消化速度相對平緩,有少部分還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排出體外,這都有助于餐后血糖緩慢上升,不會像坐過山車一樣飆升。
再有就是吃米飯時通常會搭配更多的蔬菜、肉類、豆制品等,多種食材的組合在一起,不僅飽腹感強,在胃腸中停留時間也相對較長,可以降低消化吸收速度,把升糖指數降下來。而很多人吃面條時只要有澆頭就能吃,蔬菜等其它食材相對較少,加之吃面條比吃米飯的速度要快,給餐后血糖快速升高創造了條件。
由此可知,在吃米飯與吃面條最終轉化成的血糖總量相同的情況下,如果能在吃面條時注意以上幾個細節,尤其是搭配上更多的粗糧、與蔬菜、肉類、豆制品一起吃,把吃飯速度慢下來,同樣可以達到延緩餐后血糖快速升高的目的。
現在你明白了吧?不是吃米飯比吃面食對血糖影響小,做到多種食物的合理搭配,吃相同重量的米飯與面條沒有多大差別,而這才是糖尿病人控制飲食的精髓。
那么,相同重量的米飯與面條,是指生重還是做熟的重量呢?
這個問題在糖尿病飲食控制中非常重要,因為主食是血糖的主要來源,吃多少要根據機體維持正常生理活動的能量需要量來計算。但主食的做法多種多樣,比如米飯、饅頭、面條、烙餅等等,制作過程中都需要用到水,用水量多少做出的主食重量會有不小的差別。
比如同樣是面粉,做饅頭比做面條用水量要多,而且還會經過發酵體積也會變大,稱重上可能會有較大的差別,容易吃多或吃少。米飯也是一樣,加水量不一樣,做出來米飯的軟硬和重量也會有所不同。
所以,通常所說的二兩主食,是以生重來說的,建議糖尿病人備一臺食品秤,幫助自己更好地控制主食量。也可以用固定的碗吃主食,摸清不同主食放在碗里有多少,方便每次吃主食知道吃多少!
你知道了嗎?點個贊轉發告訴更多糖友吧,關注天天聽健康,方便每天學防病養生知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