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匣營作》 清代:玄燁
青嶺橫峰蔭薜蘿,時方小暑綠新荷。
蒲編詩興光巖穴,虎士桓桓扣角歌。
7月7日我們即將迎來小暑節氣,它是二十四節氣之第11個節氣,小暑節氣到來意味著盛夏到來, 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過后將進入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三伏天,大家一定要注意防暑降溫,保持身體健康。每個節氣, 各地都有著不一樣的食俗和習俗,它們是老一輩人對于健康體魄的一個期盼,希望能安康入伏順利度苦夏!老話常說,"小暑吃3樣, 不富也安康", 小暑將至,3寶指啥?老一輩的傳統我們要遵循,小暑吃3樣, 不富也安康,7月7日小暑,3寶指啥?尊重傳統平安入伏。一起來了解一下吧。
第一樣: 吃餃子,小暑到來,意味著進入盛夏, 天氣炎熱, 人們通常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稱為“苦夏”,餃子是一種營養又美味的食物, 不僅能補充營養,增強體力,還能開胃解饞。 且小暑時節的驕子往往用新面粉包成,有著“風調雨順”的好寓意; 且餃子的外形如元寶,吃餃子“兜住福氣”的吉祥寓意。
【茴香豬肉煎餃】 原料: 茴香 豬肉餡 餃子皮 姜末 生抽 料酒 胡椒粉 油鹽
制作:1. 豬肉餡放入適量的鹽、生抽、料酒、淀粉和姜末等調味料,順著一個方向攪拌上勁;
2. 將茴香洗凈控干水分切成碎粒放入肉餡中,先加入少許香油,順著相同的方向攪拌均勻;
3. 將餃子皮的中間放入少許茴香豬肉餡料,再將餃子邊捏緊包好;
4. 燒鍋開水,將準備好的茴香餃子放進鍋中去煮, 加蓋煮開后加入少許水繼續煮;再一次煮開后再加入少許水繼續煮, 待到餃子全部浮起來,繼續煮上一、兩分鐘即可。
第二樣: 吃面條,民間有小暑節氣“食新”的習俗,“食新”是將新打的米、麥等磨成粉,制成各種面餅、面條,分享給鄰居鄉親一起吃,表達對“豐收的祈愿”。且制作面條時還會加入各種配菜,營養全面, 有利于補充營養,增強體質,也寓意著伏天能“順順當當”、“身體健康長壽”。
【五彩蝦仁炒面】 原料: 熱干面 蝦仁 紅、黃胡蘿卜 青椒 綠豆芽 淀粉 生抽 淀粉 姜末 油鹽
制作:1. 將處理干凈的蝦仁加入少許鹽、淀粉、料酒和姜末等調味料拌均勻腌制3分鐘;
2. 燒熱鍋放入適量的油,將腌制好的蝦仁放進鍋中翻炒至變色;
3、加入準備好的胡黃蘿卜絲、豆芽、青椒絲放進鍋中翻炒幾下;
4、加入準備好的熱干面進鍋翻炒均勻,再加入少許生抽翻炒上色,最后加入適量的鹽喝胡椒粉翻炒均勻即可。
第三樣: 吃綠豆湯,小暑時節天氣炎熱,飲食要多選清淡的食物,食材要側重健脾、消暑、祛濕等功效 ,而綠豆營養豐富,還具有清熱解暑功效,特別是適合這炎熱的即將。 用綠豆煮湯,是最經濟實惠的祛暑佳品,有句老話說, “小暑一碗湯,不用神醫開藥方”,喝它既能消暑補營養,又能清熱止煩渴。
【薏仁綠豆湯】 原料: 綠豆 薏仁 冰糖
制作:1. 將綠豆和薏仁混合洗凈后放入電壓力鍋中;
2. 一次性加入足量的水,水量約是綠豆的五倍左右;
3. 按下電壓力鍋上燉煮豆類的功能鍵,時間到, “ 薏仁綠豆湯”就煮好了,按個人口味加入少許冰糖,趁熱攪拌融化即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