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戰爭是冷戰時期的一場大戲,1950年6月25日開打,牽涉到美國、中國、蘇聯這些大國。這場戰爭打了三年,最后在1953年7月27日簽了停戰協定,停火了事。
可是在這期間,美國其實動過心思,要不要扔原子彈解決問題,但最后沒干成。那么問題來了,美國為啥寧愿停戰,也不扔原子彈?是不想呢,還是不敢呢?
朝鮮戰爭的起因是二戰結束后,朝鮮半島被一分為二,北邊有蘇聯撐腰,南邊有美國支持。1948年,南北各自建了政府,都覺得自己是正統。
1950年6月25日,北朝鮮突然越過三八線打南韓,美國一看不行,趕緊帶著聯合國軍插手。開始打得挺順,把北朝鮮逼到了中朝邊境。
可沒多久,中國志愿軍在1950年10月跨過鴨綠江參戰,局勢一下就變了,雙方在三八線附近拉鋸,最后打成僵局,停戰收場。
戰爭期間,美國確實考慮過用原子彈,尤其是在1950年底,聯合國軍被中國志愿軍圍困的時候,比如長津湖戰役那會兒。可他們最終沒用,這背后有啥原因呢?
美國為什么不能打?
第一個原因,國際政治環境不允許。美國在1945年對日本扔了兩顆原子彈,廣島和長崎被炸得稀巴爛,死了幾十萬人。這事兒在當時就引發了軒然大波,很多人覺得太殘忍了。
二戰剛結束沒幾年,國際社會對核武器特別敏感,反核的聲音很大。如果美國在朝鮮戰爭里再扔原子彈,肯定會被全球罵翻天。
特別是美國的盟友,也不樂意。比如英國,當時是美國最鐵的伙伴,但英國首相克萊門特·艾德禮聽說美國可能用原子彈,急得不得了,1950年12月特意飛到華盛頓跟杜魯門總統面談,勸他別干這事兒。
其他聯合國成員國,像法國、加拿大這些,也都派兵參加了朝鮮戰爭,他們也不希望戰爭升級到核層面。畢竟這仗是打著聯合國旗號的,用原子彈得大家點頭,可誰會同意呢?美國要是硬來,不但會丟面子,還可能失去盟友支持。
所以,從國際上看,美國是真不想因為用原子彈被孤立。這不是不敢,而是覺得不值當。
第二個原因,怕跟蘇聯打起來。1949年,蘇聯試爆了自己的第一顆原子彈,美國的核壟斷沒了。朝鮮戰爭時,冷戰已經拉開架勢,美蘇雙方都在攢核武器,互相瞪著對方。
蘇聯雖然沒直接下場,但一直在背后支持北朝鮮和中國。如果美國在朝鮮扔原子彈,蘇聯會怎么想?很可能覺得這是挑釁,直接還手。那時候,誰也不知道核戰爭會打成啥樣,可能是全球大亂,甚至雙方都玩完。
杜魯門總統很清楚這點。他在1945年下令扔原子彈時,日本沒還手能力,可現在蘇聯有了核武器,情況完全不同。
1950年11月30日,杜魯門在記者會上不小心說了句“正在考慮用原子彈”,結果輿論炸了鍋,他趕緊澄清,說沒這打算。可見美國高層多忌憚升級的風險。這不是不想,而是真不敢隨便玩火。
朝鮮半島跟日本不一樣,日本是平原多,城市集中,廣島和長崎那種地方扔一顆原子彈,能炸個底朝天。
可朝鮮呢,70%是山地,地形復雜,城市少,軍隊都分散在山溝里打游擊。中國志愿軍和北朝鮮部隊也不是傻子,他們不扎堆,流動性強,你扔顆原子彈下去,可能炸不到多少人,反而浪費了。
比如長津湖戰役,聯合國軍被圍得死死的,有人提議用原子彈解圍。可想想看,那地方全是山,扔下去炸個山頭,敵軍換個地方接著打,意義不大。
而且美國已經在朝鮮用了不少常規武器,像凝固汽油彈,炸得夠狠了,再用原子彈,未必能多出啥效果。地形和戰術上的限制,讓原子彈的威力打折扣,這也是美國猶豫的原因之一。
還有道德這塊兒,也是個大問題。杜魯門在二戰后反思過,他后來寫回憶錄時說,用原子彈炸日本讓他心里很沉重,覺得自己手上沾了血。
朝鮮戰爭時,美國國內也有不少人反對用核武器,覺得這玩意兒太不人道。1945年炸日本還能說是為了逼降,可朝鮮戰爭不一樣,中國和北朝鮮沒直接打到美國本土,用原子彈顯得有點過分。
公眾輿論也有影響。二戰剛結束,老百姓還沒從戰爭陰影里走出來,誰也不想再看到核爆的慘狀。杜魯門政府得考慮民意,不能太出格。
所以,從道德上看,美國是有點不想用原子彈的,不是完全不敢,而是覺得這么干太沒人性。
核武器用起來沒那么管用
1950年時,美國的原子彈數量沒想象中多。據歷史資料,1950年美國大概有300顆原子彈,聽著不少,但很多是留著對付蘇聯的戰略儲備,能調到朝鮮戰場的沒幾顆。
而且那時候原子彈不像現在這么便攜,得用B-29轟炸機運,朝鮮戰場上空可不是隨便飛的,防空火力也不弱,扔炸彈有風險。
另外,造原子彈花錢花時間,美國得掂量著用。萬一在朝鮮用了幾顆,蘇聯那邊突然搞亂子,手里沒貨咋辦?所以從資源上看,美國是有點舍不得,也有點不敢亂用。
最后,美國自己內部也沒擰成一股繩。朝鮮戰爭時,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將軍是個狠角色,他主張把戰爭打到中國去,甚至建議用原子彈炸中國東北,逼中國退兵。
可杜魯門不干,他覺得這太冒險。1951年,麥克阿瑟私下跟人說要用核武器,消息漏出去,杜魯門火了,直接把他撤了職。
這事兒說明啥?美國政府和軍方對用原子彈的事兒看法不一樣。麥克阿瑟想干,杜魯門攔著,其他官員也大多偏謹慎。這不是不敢,而是決策層覺得風險太大,不想賭。
中國志愿軍入朝時,知道美國有原子彈,但還是去了。為啥?毛澤東有句話,叫原子彈是“紙老虎”,意思是這東西看著嚇人,真打起來不一定管用。
中國的策略是用人海戰術和意志力跟美國耗,美國可能也看出來了,扔原子彈不一定能嚇退中國,反而可能激起更大反抗。所以,這也讓美國多想了想,覺得核武器未必能解決問題。
說了這么多,美國為啥沒在朝鮮戰爭用原子彈?是不想還是不敢呢?得說兩方面都有。
歸根結底,這不是簡單的情緒問題,而是冷冰冰的利益計算。杜魯門他們掂量了半天,覺得停戰是最好的出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