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解放戰爭已經到了決戰階段,隨著我軍在東北、華北以及中原戰場相繼取得勝利,在進攻天津之前,東野參謀長劉亞樓甚至拍著胸脯和林帥打賭,部隊要三十個小時拿下天津。而作為工業重鎮天津,國軍在這里有13萬部隊駐守,劉亞樓哪里的底氣敢在三十個小時內拿下天津?
1948年9月,遼沈戰役爆發,47萬國軍被消滅在東北長達一千五百多公里的戰線上,而且這些國軍還是精銳找那個的精銳。遼沈戰役的勝利,對我軍戰斗力和士氣提升起到了關鍵作用,更難得的是,在這場戰役后我軍的裝備已經全面實現了對國軍的碾壓。
在經過遼沈戰役后,東野奉命入關前往華北平原,將這里的傅作義軍團拖住。此時的傅作義也犯了難,自己究竟是要保護綏遠的老家還是聽蔣介石的命令撤退到江南。但無論傅作義怎么行動,對于整個大局來說都已經無妨。
此時的傅作義在看清局勢后卻出了一手昏招,那就是收縮兵力集結在張家口、天津、塘沽一帶,六十萬大軍擺成一字長蛇陣,看似可進可退實則左右為難。此時東野早已將八十萬大軍開赴華北戰場,中央也定好作戰部署,先打傅作義的七寸,在北線上他的嫡系主力,接著包圍那面中央軍,最后在天津、張家口一帶將敵人圍而殲之。
12月24日,東野已經實現戰略意圖,八十萬大軍將六十萬國軍圍困在北平、天津、塘沽三個城市里。此時的傅作義才后知后覺,不過我軍早已將他后路切斷,等待他的就是慢慢被包餃子吃掉。
眾所周知,北平、天津、塘沽都是大城市,軍委在行動前來了一場會議,究竟該先從哪個城市開打?最初軍委決定先從 外圍的塘沽開始,畢竟其他兩個都是百萬人口的大城市,冒然出擊會導致人民財產損失重大。但經過偵測發現,塘沽地界多河流、鹽池,進攻這里會受到海上炮艦的覆蓋難度太大。而北平人口最多、古建筑最多,最后選來選去還是從天津入手。
天津,自古有“九河下梢天津衛,三道浮橋兩道關”,天津自古以來是退海之地,國軍守將陳長捷自信靠著倒灌運河修筑工事,足以抵擋東野兩個月的時間,但很快就被啪啪打臉。參謀長劉亞樓親自坐鎮指揮5個縱隊外加兩個炮兵師,兵力對比達到2.6比1,更可怕的是雙方的裝備已經不是一個級別了。
而國軍的重火力武器最多不過一百多門,迫擊炮算上三千門,但我方的迫擊炮、榴彈炮以及重火力武器是對方的五倍以上。用咱老李的話來說,這種富裕戰誰都別我搶!而最后的戰果也不出劉亞樓所料,在29個小時內攻破天津,將陳長捷為首的13萬國軍全部解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