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說B-2,這玩意側面看像一只游隼已經快成了航空愛好者人所共知的梗了,而它之所以采用這種在航空器上頗為離經叛道的造型,原因很簡單:飛翼式布局只能設計成這個樣子。
若按照普通布局飛機的標準評判,飛翼式布局飛機并不具備通常意義上的機身,而是在機翼上“塞入”短艙作為駕駛室、設備艙和發動機艙。
考慮到飛行器在飛行時要盡量避免空氣阻力影響,以及飛行器的駕駛艙應該盡量靠近機頭方向,這個短艙結構基本上就只能限定為流線型了。而由于短艙不可能完全與機頭重合,因此在短艙之前還會有一段側視看似“鳥嘴”的結構,加之飛翼式布局飛機又不具有垂尾,因此從側面看基本上就是“一只鳥”。但如果是俯視視角,那就完全看不出B-2和鳥類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了——畢竟,你不能要求恐龍在演化為鳥類時長出一副標準的回旋鏢型飛翼。
至于SR-71的機頭和進氣口類似游隼的鼻子口,也是很多人感興趣的。這一點倒是不難理解:游隼的鼻錐可以減緩高速俯沖時吸入的空氣阻力。SR-71“黑鳥”偵察機也采用了同樣的機制,其靈感直接源于游隼!
至于機頭的造型,三角形界面有利于降低空氣阻力。游隼作為自然界中飛行速度最快的鳥類,其俯沖飛行速度可超過300千米/時,這種高速度與其體型關系很大。游隼的喙的正面剖面類似三角形,這不僅能讓游隼獵食時確保喙不會因為與獵物高速撞擊受到損害,而且也有利于高速飛行時降低風阻。同理,需要以3馬赫速度飛行的SR-71也有類似的減阻要求,所以三角形正面剖面的機頭自然會成為比較理想的構型。
而SR-71又不像作戰飛機一樣需要在機頭布置雷達,所以也就不用考慮機頭空間大小的問題,因此壓縮一下機頭內部尺寸、采用三角形截面的設計來降低空氣阻力,也就成為了理所當然的選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