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于放暑假了!很多家長都在安排小孩兒們的暑假生活了,游泳絕對是名列前茅的選擇!畢竟,夏天玩水就真的很舒服:涼爽不熱、消耗精力、鍛煉身體、學會技能還能消磨時間。
但是快樂之下,我們要警惕玩水的“隱形殺手”——細菌、病毒、寄生蟲、單細胞原生生物等。
第一殺手:食腦蟲(單細胞原生生物)——致死率極高,可達97%以上
今年6月,一名5歲女童在游泳和泡溫泉后,出現頭痛、低熱、嘔吐、抽搐癥狀,隨后陷入昏迷,被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經診斷,女孩感染了致命的“食腦蟲”,病情危重。
所謂“食腦蟲”并非真的會啃食人腦,而是指它會侵襲大腦組織,快速造成大面積的腦組織細胞壞死。
南京市第二醫院湯山院區感染科副主任醫師陳亞玲解釋:“蟲子在繁殖過程中會破壞腦組織,引發炎癥及血管出血,最終導致腦實質壞死。”
“食腦蟲”學名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蟲,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廣泛存在于自然環境中,尤其是溫暖的淡水,如湖泊、河流、池塘,甚至未經妥善維護的游泳池、溫泉、戲水樂園的水池里。
在適宜的溫度(25℃ - 46℃)下,這種微生物會變得異常活躍,42℃時繁殖力最旺盛,因此6-8月是感染高發期。
這種致命原蟲的感染途徑十分特殊——主要通過鼻腔入侵人體。當人在潛水、跳水或在水中憋氣時,含有原蟲的水體可通過鼻腔侵入黏膜,隨后沿嗅神經上行至大腦,引發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
陳醫生還表示:“由于臨床表現缺乏特異性,需要專業實驗室人員通過腦脊液檢查甚至腦活檢才能確診,在醫療水平有限的地區更難發現。”多數病例確診時已處于疾病進展期,預后較差。
公開數據顯示,原發性阿米巴腦膜腦炎的死亡率超過97%,從感染到死亡,病程通常只有5 - 7天。
為什么同一水域玩耍,只有個別人會感染?——感染關鍵在于鼻腔進水。兒童因玩耍時更易攪動水底沉積物,且防護意識較弱,暴露風險更高。
“食腦蟲”活在淡水域,海水環境中就不存在此類原蟲。那去海邊玩水?NONONO!海邊一樣有殺手埋伏。
第二殺手:食肉菌(細菌)——小傷口,卻致死致殘
今年6月浙江紹興88歲王大爺被海鱸魚扎到小拇指,當時無明顯感覺,就未作處理。到了晚上手就紅腫疼痛,發紫,迅速蔓延前臂,到醫院后被診斷創傷弧菌感染,隨后王大爺送入重癥監護室,10余天的全力搶救后,終于脫離生命危險。
噬肉菌,又稱為食肉菌,引發壞死性筋膜炎、肌肉組織損壞的一類細菌的總稱。其中最常見的致病原有化膿鏈球菌和創傷弧菌,其他的還有葡萄球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伯菌等。
這類細菌主要通過傷口或發炎的咽喉進入人體,侵蝕肌肉和身體組織,使人傷殘、休克甚至死亡。
噬肉菌“嗜鹽如命”,既能自然生長并棲息在溫暖海水(常見于沿海地區如福建、廣東)里,也能潛伏在美味的海鮮中。在魚、蝦、蟹以及生蠔以及各種貝類等海鮮中會出現大量的噬肉菌。
因此,如果在日常中食用了沒有完全烹飪熟的海鮮,染上噬肉菌的概率會非常高。還有我們看過的“被魚刺扎一下半條手臂就沒了”“男子生吃海鮮死亡”等駭人聽聞的新聞大多是它的杰作。
創傷弧菌的毒性較強,主要通過傷口接觸海水造成感染,也可經口感染。
經傷口感染時,可導致蜂窩織炎、骨髓炎等多種炎癥,常迅速導致菌血癥或敗血癥。感染后若不及時治療,病死率為30%~50%。
第三殺手:常見高發感染病原體——群體性中招
除了“食腦蟲”和“食肉菌”這兩類恐怖的致命殺手,還有很多常見卻沒那么致命的殺手。雖不要命,但也足夠讓人喝上一壺。
1. 腺病毒——泳池水吸入或接觸傳播,易在兒童密集場所暴發。持續高熱(超40℃)、咽痛、結膜炎,兒童可致肺炎。
2.細菌性病原體
大腸桿菌& 沙門氏菌——源自動物糞便污染,常見于尿素超標泳池。引發腹瀉、嘔吐,嚴重者脫水休克。
綠膿桿菌——附著于泳池壁或潮濕地面,導致外耳道炎、皮膚膿皰或“游泳者皮疹”。
志賀氏菌——通過糞口傳播,引發細菌性痢疾(腹痛、血便)。
3.寄生蟲與真菌
隱孢子蟲:氯耐受性強,在消毒不足泳池中存活,致持續性腹瀉。
白色念珠菌:潮濕環境滋生,引發女性陰道炎或皮膚癬癥。
防護是關鍵
說了這么多,水里這么危險,難道就不能下水了嗎?并不是,只是要做好防護措施。
① 針對不同病原體特性,需分層防護
- 食腦蟲:避免野泳,戴鼻夾防止嗆水,戲水后用煮沸涼開水清洗鼻腔。
- 創傷弧菌:傷口未愈不接觸海水,處理海鮮戴厚手套,海鮮徹底煮熟。
- 病毒與細菌:選擇公示水質合格泳池(觀察余氯味、清澈度),游泳后徹底淋浴,勿吞咽池水。
- 隱形眼鏡佩戴者:游泳時更換日拋鏡片或戴泳鏡,避免自來水沖洗眼鏡(防棘阿米巴角膜炎)。
② 選擇安全的游泳場所
選擇安全衛生的游泳場所至關重要,建議采用“望聞問切”四步法:
?望:觀察池水是否清澈見底,水面有無顆粒漂浮,池底有無沉淀,泡沫能否在15秒內消散。
?聞:貼近水面聞氣味,合格池水有淡淡氯味。若氣味刺鼻,說明余氯超標;若無氯味,則可能消毒不足。
?問:詢問工作人員池水更換頻率、消毒措施及近期檢測結果。
?切:用手感受水質,優良水質觸感“軟”,若感覺“硬”、澀,甚至有瘙癢感,則水質較差。
同時注意查看泳池的衛生許可證、禁泳提示和水質公示等信息,全面評估游泳場所的安全性。
③ 緊急情況處理
如果海鮮刺傷或傷口接觸海水,立即用清水沖洗→碘伏消毒,出現紅腫、發熱就應該去醫院了。
戲水后1–2周內出現劇烈頭痛、嘔吐、腹瀉、頸強直等癥狀,立即去醫院,一定第一時間向醫生說玩水的事情,有利于醫生下診斷,爭取黃金救治時間。
游泳引發的意外每年都有,我們都不希望自己是中招那一個,但又總有人中招。
這個炎夏,下水之前請做好準備,希望大家都能度過安全又愉快的暑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