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高一學生在課上玩手機被發現,老師叫來了學生家長,試圖共勸學生迷途知返。
然而誰能想到,家長把孩子領回家之后,母子倆居然雙雙跳了河。
事后當地政府和學校給了14萬的補償,孩子父親果斷拒絕,強調自己只想要一個“公道”,要求校方公布老師與孩子的談話內容,并表示在真相大白之前,他“不會閉嘴”。
那么,事情真相究竟如何?老師應該為這對母子的死亡負責嗎?這場悲劇最終又該如何收場?
娃和媳婦都丟了
上學不給帶手機,怕影響學習,這些大家都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做到又是另外一回事,自智能手機出世以來,因它而展開的師生拉鋸戰,早已處于白熱化階段了。
老師絞盡腦汁想要鏟除手機這一大“毒瘤”,學生們個個猶如戀愛腦深愛并費盡心機守護著他們的“愛人”。
一方巧設計謀,一方見招拆招,讓校園成了沒有硝煙的戰場。我們今天的主人公田某某,在幾天前的戰爭中落敗了。
6月23日,湖南某中學高一學生小田因在課堂上玩手機被老師發現。按照學校規定,老師撥通了小田母親的電話,要求她到校接回孩子進行思想教育。
老師和家長聯合起來,只為讓小田收收心,認真學習,將來有能力有底氣將人生掌控在自己手中。
然而誰也沒想到的是,這一平凡的舉動,居然會成為一場悲劇的關鍵導火索。
那天夜晚,辛苦一天的小田父親回到家,原以為自己能享受一會父慈子孝,卻不成想,家里灰鍋冷灶的不說,還一個人都沒有,他想生氣都不知道要跟誰生。
夜晚10點,看媳婦兒子還是連個影兒都沒有,他心里總是有些不放心,于是,他便外出尋找,可怎么都找不到,無奈之下,他只好撥通了報警電話。
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每一個等待的人心中都充滿了不安。
救援人員徹夜搜尋,于次日凌晨2點找到小田的遺體,中午12點又在河流下游發現了母親的遺體。一個完整的家庭,就這樣支離破碎。
白日在學校還好好的兩個人,怎么就突然溺水而亡,小田的父親悲痛之余,百思不得其解。對啊,一個成年人,一個即將成為成年人,都不是傻子,怎么就雙雙沖進河里了呢?
當地政府對這件事也是相當重視,為了弄清事情真相,還特地成立了調查組。那么,事發當天,小田和母親離開學校之后,究竟發生了什么呢?
娃和媳婦咋沒的
據調查,母子倆從學校離開時,還都比較平靜。
然而在吃晚飯的時間段,小田卻突然情緒失控沖出家門,直奔附近的河邊。他的母親心急如焚,緊跟著也沖了出來。
于是,意外就這樣突然地發生了。
跑到河邊后,還沒冷靜下來的小田毫不猶豫地跳入湍急的河水中,母親為救兒子緊隨其后跳下,瞬間被河水吞沒。
悲劇發生后,當地政府和學校從人文關懷的角度出發,積極為這個遭受重創的家庭申請經濟援助和保險賠償,最終給出了共計14萬多的補償方案。
這其中有6萬屬于是喪葬費用,2萬是困難補助金,還有6萬是校方出面跟保險公司爭取的佩服款項。
然而,面對這樣的賠償結果,小田父親卻陷入了深深的糾結與痛苦之中。
靈堂里,他呆坐在兩具棺槨前,翻看著手機里的全家福,照片中妻子抱著年幼的兒子笑容燦爛,再抬頭看看現實世界里的滿目蒼白,實在無法接受。
于是,承受不了喪子又喪妻的打擊的他,將矛頭對準了學校。
要怪就怪那條河?
“兒子上課玩手機固然有錯,但孩子也有自尊心,”小田父親對媒體表示,“老師不應該打電話讓孩子母親將正在上課的孩子帶回家。如果沒有那通電話,孩子不會一回家就跳河。”
除此之外,小田的父親還特別強調,他查看校內監控時,發現只有畫面沒有聲音。
于是,他堅持要求學校公布老師與小田的談話內容,以及老師打給他妻子的電話錄音:“我只想知道真相,不想要錢。”
然而調查顯示,小田在學校時并無異常,老師沒有使用激烈言語批評他,與同學間也沒有發生沖突。離校時,小田情緒也較為平穩。
這也就表明,老師在與田某某的溝通交流過程中,不僅并沒有使用過激的言辭,也沒有做出任何不當的行為,整個溝通過程都是在正常的教育范疇之內。
因此,有一部分網友開始對小田父親拒絕賠償、堅持討公道的動機產生了質疑,他們在網絡上發表言論,懷疑小田父親的真實目的并非僅僅是為了追求真相。
甚至有網友說,誰也不怪,要怪就怪那條河:
“一是河里為什么有水,母子來了,趕緊干了,就沒事了;二是為什么不加蓋子,河水深可淹人,必須加蓋;三是為什么不派人值守,有人阻止,及時施救也會沒事。”
在他們看來,14萬元的賠償在一些人眼中可能確實不算多,小田父親的這一行為是不是想通過輿論壓力,獲取更多的經濟賠償。
“如果學校管學生有錯,那給孩子買手機、讓孩子帶手機去學校的家長,是不是也要承擔責任?”
“家長應該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而不應該總是指責學校和老師。”
由此看來,質疑小田父親無理取鬧的網友還是居多。而小田父親的堅持卻也令人動容,也令人心酸。他反復說:“我不要錢,只要真相。”
這種執著背后,是一位丈夫和父親對突然失去至親的無法接受,是對生活被莫名撕裂的本能反抗。
但教育從來都不是學校單方面的責任,作為家長,不該一味的指責學校。
結語
青春期的孩子,正處在身心快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的內心世界豐富多彩,卻也充滿了矛盾和困惑。
在這個階段,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應該多注意孩子的變化,在孩子犯錯時,不要一味地指責和批評。
與此同時,學校也應該承擔起關注學生心理健康的責任。只有家長和老師相互配合,才能更好的守護好我們祖國的花骨朵兒。
希望大家不要僅僅停留在對母親救兒雙雙溺亡這起悲劇的惋惜和討論上,只有從中吸取教訓,才能杜絕以后類似悲劇的發生。
也希望小田的父親能夠早一些走出悲痛,努力向前看。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