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發現,生活中,我們看到的家長,好像就有那么三類:
第一類,不關注孩子的心理變化,總覺得有吃有喝就行;
第二類,只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好了就行;
第三類,關心孩子的心理健康勝過學習,經常跟孩子溝通,還會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
其實,這就是育兒圈經常說的“一流、二流、三流”家長,層級劃分得很清晰,而且養出的孩子,也確實有不同。
其中,一流家長也被稱為“大格局”父母,養娃有目的性,也有前瞻性,人家是真的懂教育!
二流、三流家長養“才”
這里說的“才”,是說孩子的“才能”,尤其是學習成績,只要分數高,那一切都好說。
比如,有的孩子考了99分,高興地拿給爸媽看,結果,一句話被打回原形:“那一分丟哪了?為什么不是滿分?”
之前一位四川的小男孩,在高考后留下多條qq空間說說后,自殺了。他說,感受不到父母的愛,考98分也會被罵,吃飯打嗝、夾菜姿勢不對要被打。最后一句話是“我的尸體,不用埋了,要么燒了,要么扔了,別把我拿回去。”
這樣的孩子,對父母有多絕望?
還看到一則新聞,浙江臺州的一位爸爸,因為孩子作業沒好好寫,就帶著孩子到太公墳前罰站,還把孩子的鞋子拿走了,自己堵在下山路口。
結果,打個電話的工夫,孩子就不見了,民警齊心協力,最后找到了孩子。我就想說,萬一找不到孩子呢?成績真的那么重要?
這樣的父母,整天盯著孩子的成績,稍微有波動,就又打又罵,或者趁機給孩子加上幾個輔導班,幾套試卷。
說真的,沒有父母不希望孩子成才,但要掌握正確的教育方法,而不是“唯分數論”。
想想看,這樣養出的孩子,分數上去了,能力下來了,真的能稱為“人才”嗎?
一流家長養“材”
真正懂教育的家長,還得是“一流家長”,知道如何培養孩子“成材”,這里的“材”是說,對社會有用的人才,能實現自我價值的人才,而不只是看成績高低。
這樣的家長,知道如何引導孩子學習,也知道如何培養孩子的孝敬之心、感恩之心,更知道如何提升孩子的“軟實力”。
比如,在生活中,會讓孩子做好自我管理,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并且有家庭主人翁意識,知道幫助做家務,外出主動提東西。
還有,在學習上,有自己的學習習慣,會主動復習、預習,認真完成作業,還有良好的閱讀習慣。
這樣的孩子,從里到外,都會讓人覺得嘆為觀止,連呼“這就是妥妥的別人家孩子啊!”
這樣的家長,有長遠打算,堪稱“大格局養娃”,不只看現在,還會布局將來,更注重培養孩子贏在未來的“軟實力!”
大格局媽媽用“三不原則”養娃
大格局媽媽如何養成?會不會很難?
其實,真正有大格局的媽媽,都在用“三不原則”養娃,普通家長照著做就可以了!
第一不:不幫
并不是孩子遇到困難完全袖手旁觀,而是鼓勵他們嘗試獨立解決問題,如果實在搞不定,再一起看看怎么辦?
讓孩子做回孩子自己,家長不過度插手,他們才能在摸索中一點點成長,在挫折中一點點學習。
第二不:不慣
孩子總是發脾氣,做事情沒有章法,不知道孝敬父母,不懂得珍惜,經常拖拉磨蹭,這樣的事情不能慣著,還是要跟孩子講清楚。
小時候不跟孩子糾正,等長大了,進入社會再被毒打,為時已晚。
第三不:不氣
遇到孩子的小錯誤、小叛逆,不隨意動怒,而是用平和的心態,跟娃聊一聊,如何改善?
不氣,更多是說,可以給孩子營造健康成長的環境,幫助他慢慢學會情緒管理,以及培養獨自面對問題的能力。
枕邊育兒寄語:
成為父母后,雖然沒有定期培訓,各種考試,但我們依然需要不斷學習,不斷提升自己。因為,孩子一天天在成長,而我們也需要跟他們一起,才能養育出更優秀的孩子!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