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長 1000 字,閱讀大約需要 2分鐘
自信,看不見,摸不著,很難去把它具象化,也很難跟孩子去解釋。當你詢問孩子:你有自信嗎?他大概率回答:有!但是他知道自信是什么嗎?還真不一定。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該怎么樣培養出一個自信、陽光、樂觀的孩子呢?
Vol.1
來自別人的肯定
心理學效應:“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在自信心的培養過程當中,得到肯定至關重要,特別是家長的肯定。所以我們千萬不要再說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如何的不好,如何如何的調皮,你怎么那么不認真,你怎么那么粗心,你怎么那么磨蹭,等等。這樣只會讓孩子好不容易建立起來一點點自信的小火苗瞬間被澆滅。
Vol.2
來自刻苦
并不是有了自信心就一定能成功。自信的同時,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更多的練習才能取得成功。心理學家安德斯·埃里克松提出“一萬小時天才理論”,對柏林音樂學院同一年齡段小提琴手進行了研究,發現在這批小提琴手里面,練習時間不足4000小時的,最終成了普通的音樂老師;練習時間超過8000小時的,成了專業的音樂人;而那些練習時間超過10000個小時的,最終成了出類拔萃的大家名師。 他又調查了鋼琴專業的學生,結論如出一轍。所以,自信而不盲目,用心付出,努力去練習,這樣才能讓自信心更真實、更穩固。
Vol.3
來自成功的快樂,對成功的感知
以及生活的美好
千萬不要讓孩子們將“一萬小時天才理論”理解成任何人練習10000小時以上都能成功。不是的,他們必須在練習中感到快樂。要讓他們知道通過努力去達到一些成就、完成一些目標、應對一些挫折后,就能真正體會到屬于他們自己的快樂。這樣他們在遇到挫折、難題的時候,才能用自己的方法去努力解決問題,并憧憬著解決這個問題以后收獲的快樂和美好,而不是遇到問題以后只會說:怎么辦呀,我解決不了……
自信就是這樣,保持良好的自信心,就能離成功更近,就能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快樂以及生活的美好。但是自信不是憑空而來的,而是在陪伴和鼓勵下進行更多的努力和練習,讓孩子體會成功的快樂與收獲之后得來的,這樣得到的自信,不僅僅是簡單的相信自己,而是掌握了面對挫折、難題、未知領域的力量。
本文節選自
《家庭教育的力量與魅力》
校長派投稿郵箱:xzpxzzk@163.com
編輯丨智庫君
我們在一起,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