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地產紅利銳減,市場競爭呈現“僧多粥少”態勢,營銷拓客難度與日俱增。
為了破解獲客難題,頭部房企紛紛主動轉型,集中發力線上營銷。尤其直播,正逐步成為線上獲客的關鍵手段。
不過從實踐來看,不同房企在直播獲客上的表現已出現明顯分化。有的房企打法成熟,收效可觀;有的仍停留在試水階段,轉化效果有限。
不少行業人士指出,希望能有一個統一平臺,既能幫助房企認清自身所處水平,也能搭建起學習、對標與提升的實戰場景。
基于此,2025年6月,巨量引擎本地業務、抖音SDK、明源云客聯合發起「百億流量挑戰賽——2025房產直播大賽」,吸引了300多家房企參與,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通過這場比賽,我們觀察到各房企在直播拓客上的明顯差距,尤其是頭部企業在策略、執行與轉化等各環節展現出更成熟的打法。
接下來,我們來詳細分析拆解一下。
以賽代練
用官方比賽強化直播模式,查漏補缺
作為近年來新興的營銷拓客模式之一,直播一直被視作線上獲客的核心引擎。
據《抖音房產生態白皮書》顯示,2024年全國房產直播觀看量同比激增60%,以“直播+私信運營”模式帶來的留資可占整體留資量的90%。
然而,目前房企在直播獲客上的表現高度分化。很多頭部房企的直播間表現突出,單日留資最高能達到二三十條,而不少普通房企直播間場觀低迷,場均留資低于1條。
不同于頭部房企在直播獲客上的成熟打法,大多數普通房企仍面臨諸多現實難題,比如團隊參與度不高、運營能力薄弱、轉化效果跟不上等等。
為激發團隊積極性、提升直播水平,不少房企嘗試通過內部培訓或組織內部直播比賽進行能力建設。
但從實際效果來看,內部比賽的提升作用十分有限。
一方面,缺乏統一的評估標尺,房企很難客觀判斷自身水平在行業中處于什么位置;另一方面,若團隊本身基礎薄弱,缺乏外部對標與反饋,也難以真正突破認知和方法的邊界。
換句話說,水平相近的人互相練習,很難練出新高度。若想真正提升直播能力,更高效的路徑是參與行業級賽事,在更高標準、更多對手的環境中“以賽代練”,在實戰中不斷試錯、調整和提升,逐步建立起適配自身的直播體系。
參與官方賽事,房企還可以獲得以下權益:
1.流量扶持和技術加成:借助平臺的流量扶持和技術加成,大幅提升直播曝光和轉化效果;
2.流程標準化:在官方賽制引導下,更好地規范線上直播流程,助力企業建立起標準化體系;
3.人才選拔:利用比賽激發員工潛能,發現和挖掘有潛力的人才;
4.品牌影響力提升:打造標桿案例,有機會獲得平臺推薦與行業關注,提升業內品牌知名度。
例如,明源在此次抖音直播大賽中,針對單場直播從流量曝光、互動質量、獲客能力、主播表現、場景搭建、投流效能六大維度進行量化評分,鼓勵地產開發商打造“六邊形”直播間。頭部房企都在用的視頻營銷管理平臺,點擊了解
通過科學有效的評分機制,將直播效果分數可視化,有助于企業查漏補缺。
像某企業此次參賽的華南和華東兩個項目,在直播大賽前期評分僅有80多分,拓客效果一般。
依據“六大維度”評分結果,在平臺規范、清晰的直播指引下,項目及時調整直播策略,查漏補缺。最終這兩個項目的周度留資量實現了顯著增長,從原來的10-20組迅速增長至30-40組。
以賽代練的模式讓企業可深度復盤直播過程,快速反哺業務,在實踐中有效調整,以達到滿意的拓客效果,逐步縮小與頭部房企的差距。
高頻次+高品質
頭部房企的直播已遙遙領先
相較普通房企,頭部企業做直播持續性更高,已經成為他們穩定的拓客手段。
像華潤、保利、越秀等企業,很早已逐漸把抖音直播打造為穩定的線上獲客渠道,線上直播獲客成交占比均已超過10%。
在這次比賽中,他們的直播能力更是有目共睹。無論是戰區風云榜,抑或是城市熱力榜,TOP榜單幾乎都被頭部企業壟斷。他們也成為房企爭相學習的對象。
一方面,他們不斷加碼直播投入,提前做好節點規劃。
在直播模型中,曝光是穩定流量的前提。流量曝光主要通過直播時長、場觀、分鐘觀看、用戶觀看等四個維度的綜合時長去評定。
而頭部房企在線上流量曝光方面表現驚人,明顯優于普通房企。據明源調查,TOP房企月均直播天數達20天,較普通房企多出5天。
在本次直播大賽中,流量前十名基本被頭部房企和區域標桿房企包攬,直播時長均在8小時以上。其中,開播王者中鐵的閱山湖項目直播時長更是達到了14.9個小時。抖音轉化效果一清二楚,點擊了解視頻營銷助手
在重大營銷節點上,內容產出的頻次會更高。
以2025年春節為例,頭部房企平均直播場次達209場,比普通企業高出30%–50%,平均觀看時長達到93秒。
部分房企還會根據用戶上網時間,在晚上20:00-21:00的黃金時段增加直播場次,保持高頻次和高密度,以提高項目曝光率和客戶觸達率。
另一方面,他們的直播質量更有保障,內容策劃更具吸引力。
如果沒有高品質內容,那么所有內容曝光都會變成一潭死水。
頭部企業深諳這個定律,因此在保證直播高頻同時,內容的品控也是做得相當到位。據明源數字營銷院研究,頭部房企在直播人均觀看時長為80s,普通房企為71s。AI創意工場,天天有內容,周周有爆款
內容高度“吸睛”,自然會給他們帶來更多的留資。
在今年上半年,TOP房企線上拓客的留資數是普通房企的1.5-2倍。
在本次直播大賽上,像華潤和越秀一直占據榜單榜首,某些項目單日留資甚至達到30條,遠超市場單項目場均1-2條的合格線。
從行業視角看,更高的頻次、更長的時長已成為高效直播的必備要素。直播無論是在"質"還是“量”上,頭部房企都比普通房企領先。
合理“人、貨、場”邏輯
成就頭部企業高質內容
宏觀數據看,頭部企業與普通企業的直播拓客已經逐步分化,這種分化主要來源于直播能力和品質的參差。
回歸最底層邏輯,每一場直播內容,都離不開“人、貨、場”這三個基礎要素。從本次頭部企業的直播看,他們已經形成了一套成熟的運營邏輯,這種精細化的運作為高效拓客打下堅實基礎。
首先,在“人”上,注重專業主播的培養,主播角色多元化。
當下,不少頭部企業已自建線上團隊,分工和管理逐漸MCN化,通過選拔和培養打造了一批專業團隊。
例如龍湖自建MCN團隊,成功孵化并培養了大量自有明星主播、投手和講師,其專業程度不遜于專業MCN公司。
在主播角色上,他們不再局限于傳統銷售,而是轉變為生活藍圖描繪師,或具有多重身份標簽的人物,憑借自身人格魅力和表現力在市場中突圍。
而除了真人出鏡,AI替代真人銷售做直播也變得十分常見,像一些AI工具,通過平臺鏈接挖掘潛在客戶,判定意向,自動撩客和引導留資。
例如,今年五一期間,東莞某頭部企業的高端項目通過引進AI銷售員,將留資轉化率提升了28%,線索獲取成本降低了15%;杭州某高端住宅引入直播VR看房后,觀看量相較傳統形式提升了20%。
其次,在"貨”上,做好內容勾手,注重大數據后臺分析。
在專業化的團隊配置下,直播的目的就是為了帶“貨”,“貨”需緊緊圍繞如何吸引客戶留資來設計,頭部企業的直播除了高品質的產品力保證外,還做對了三件事。
第一,明確直播的內容勾手,提高購買意愿。
房地產直播常見的內容勾手,包括提供個性化的房源推薦和優惠政策等。
像在本次直播比賽中,許多房企限時推出特價好房、直播間專屬99折優惠、官方補貼、專屬到訪禮品、凍資優惠等,目的是為了更好引流和篩選客群,促進客戶留資。
第二,直播更具“親和力”,讓內容更具傳播性。
以“618活動”為例,作為房企重大營銷節點,大部分房企都在線上忙于推銷優惠房源,反復強調折扣。
然而,上海保利置業則聯動公司總經理推出直播特別專場,在提供折扣優惠的同時,利用高層下場坐鎮拉近距離,提高公信力,當日直播比拼中場觀和留資量均位居全國第一。
第三,注重數據復盤與用戶洞察,提升獲客精準度。
區別于普通房企對客戶洞察的不足,頭部企業往往對客戶有著深刻的理解,因此數據就是他們分析客戶的關鍵。
相較于線下,線上數據的獲取會更易且精準。通過每次直播后的數據復盤診斷,能提升目標客戶的精準度,了解購房意向。
像在本次大賽中,官方會提供直播大屏,每次比賽結束后,房企可在大屏上看到直播后的數據,包括認購客戶區域、年齡和性別,以及評論區主要關鍵詞,都會詳細分析并給出結論。
以后臺數據反哺前端內容,讓下一次的直播的帶貨變得更加有效。
最后,在“場”上,多元創新的場景表達和直播形式,保持新鮮度。
在完善的專業團隊配置和內容勾手下,頭部企業通過豐富的直播場景空間,持續給予觀眾新鮮感。
例如,圍繞當下“保交付”、現房等熱點話題,某企業推出“24小時工地直播”,讓觀眾實時了解項目進度,增強信任感和真實感。另有夜間工地直播、暴雨天驗房等特殊場景直播,打破了原有呆板的案場講解模式。
此外,直播形式上也不斷創新。
像此前某房企開創了“全國明星主播集中打盤”的玩法,從方案提出到執行落地僅用3天,以“閃電戰”方式迅速引爆流量。還有些直播將賣房包裝成年輕人之間的趣味談話節目或訪談節目等。這些新穎的直播模式不斷推陳出新,更容易找到客戶的情緒敏感點,從而更有效地推銷產品。
總結
房地產已進入長周期發展時代。面對市場收縮和客群調整,“耐心營銷”已成為地產人必須關注的話題。顯然,傳統線下拓客手段難以適應當下環境,而線上拓客仍有廣闊增長空間。尤其直播,正成為房企線上獲客的核心手段,多個頭部房企正持續加大投入力度。
在行業轉型的關鍵節點上,唯有不斷對標和復盤,才能持續精進,找到屬于自己的生存之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