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規定》是今年上海市年度立法計劃中的一部,預計也將于今年完成修訂。
6月27日,虹橋街道把市政府基層立法預征詢融入“每月說法”法治沙龍、“全過程人民民主大家說”等特色活動中,結合街道第四網格樓宇企業較多的特點,在日常走訪了解到企業需求的基礎上,共同尋求破解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困境的法律途徑,助力優化營商環境。
實際上,早在今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已經發布了預付式消費民事糾紛相關的司法解釋,其中,也明確收款不退、丟卡不補、限制轉卡等“霸王條款”應依法認定無效,消費者自付款之日起7日內有權請求返還預付款本金。
活動中,3名上海市人民監督員以及來自長寧轄區的企業代表、派出所民警、公證處人員、法律人士和社區居民等參與其中,從不同領域、貼近自身實際的角度闡述意見建議。
“預付卡經營者卷錢‘跑路’情況為啥一直存在?”“預付式消費,是很多人踩過的‘坑’,為何沒辦法解決?”......
說起預付式消費,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年來,一些商家攜預付費“跑路”不是什么新鮮事。如此一來,原本可以雙贏的經營模式,卻很難走下去,不但消費者與商家之間的信任受到沖擊,而且導致消費者有切實需要卻不敢付費、正規商家缺少客源的“兩難”境地。
大家表示,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管理難破局,是對社會消費信心的打擊,而問題則體現在對預付資金的監管乏力。維護預付式消費市場的正常秩序和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亟須有關部門加強監管。
每一次實踐都是破題的有益嘗試。
從去年開始,長寧公證處率先在全市破局,在健身行業開始試點公證提存模式對資金進行監管,直擊了破解“預付款困境”的關鍵點。后續,長寧公證處又推出了“銀行存管+公證提存”監管養老機構預付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為相關商家戴上“緊箍咒”,使其無法隨意挪用預付款項,也為資金安裝了“防火墻”,使消費者在付費時更加安心。
如何從“事后維權”轉變為“事先預防”,大家表示,首先,對于單用途預付消費卡的定義要進一步明晰,尤其是結合具體行業的特點進行明確;其次,就主體監管部門的確定和建立完善資金托管制度、設定保證金制度、建立信用評級等關鍵制度和重點環節提出可行性、可參考性建議。
為進一步引導和建立起有監督、有互信的消費關系,接下來,虹橋街道將在“多格合一”的推動下,以“知法+建言”的主題通過設置普法宣傳展板與征詢卡片等形式,介紹現行法規和收集調查問卷,將普法與調研相結合開展活動。虹橋街道司法所還表示,對于研討會上大家發表的真知灼見,將通過基層立法征詢和基層法治觀察等途徑向相關部門進行反饋,以期逐步建立完善制度保障,護航預付式消費領域健康發展。
撰稿/攝影:閆 漫
編輯:史煥煥
責編:高 琴
*轉載請注明來源于“上海長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