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資訊零部件采供一步到位
全球汽貿網資訊,6月30日,據路透社查閱的多封電子郵件和一份公司文件顯示,日產汽車 (Nissan Motor) 已要求部分供應商允許其延遲付款,以釋放短期資金。這家陷入困境的日本汽車制造商正急于增加現金儲備。
(圖片來源:路透社)
受銷售下滑和車型陣容老化的影響,這家汽車制造商報告稱,在截至今年3月的財年中凈虧損45億美元,并且拒絕提供今年的業績預測。
現在,根據通信記錄和一位知情人士的說法,日產已要求英國和歐盟的一些供應商接受延遲付款。
這些郵件顯示,此舉將使該公司在4月至6月的第一季度末獲得更多的現金儲備。此前在去年3月財政年度結束前也曾有過類似的請求。
公司要求供應商延長付款期限以幫助釋放現金并不罕見。日產表示,它已激勵其部分供應商在更靈活的付款條件下進行合作,且不會給供應商帶來成本,以支持其自由現金流。
日產表示:“他們可以選擇立即付款,或者選擇稍后支付帶息的款項。”
這些此前未被報道過的通信記錄詳細揭示了日產在短期內努力維持現金的舉措,即使這意味著未來需要向供應商支付更多費用。
內部郵件顯示:延遲付款的頻繁請求
根據 LinkedIn 上的個人資料,這些郵件是在日產英國和歐盟的員工之間往來,包括其采購和財務部門的員工。
本月,一名員工在給同事的電子郵件中表示,供應商被“再次”要求延長付款期限。該員工告訴同事,這符合“由CEO自上而下要求”的增強自由現金流的目標。日產公司透露,其首席執行官并未下達在各地區執行具體任務的指令。
該員工寫道,6月的付款將延遲到8月15日,后來補充說部分將推遲到9月。
該員工寫道,供應商不會被強迫接受延遲付款。據知情人士透露,這些請求是在本月初發出的。
“這顯示出日產在融資方面面臨的困境,”東海東京情報研究所 (Tokai Tokyo Intelligence Laboratory) 的高級分析師杉浦誠治 (Seiji Sugiura) 表示。
“看來他們想盡可能地推遲當前的支出。”
日產在其聲明中表示,它正在采取緊急行動以恢復業績,并重建為更精簡、更具韌性的結構。
“在采取這些行動的同時,我們的目標是保持充足的流動性,以應對轉型行動的成本并償付到期的債券,”聲明稱。
該公司預計本季度汽車業務的自由現金流將創下5500億日元(約合38億美元)的負現金流,比去年同期的3030億日元更糟糕。
首席財務官杰里米·帕潘 (Jeremie Papin) 在五月份表示,按照典型的季節性規律,第一季度預計將是日產最具挑戰性的時期。
其目標是到2026財年實現正自由現金流。
截至目前,無法確定日產是否向其他地區的供應商提出了類似請求,聯系了多少供應商,或尋求的延期期限。在日本,監管機構發現日產曾非法少付數十家供應商款項后,其在供應商付款方面已經面臨審查。
1.5億歐元的艱巨任務
在其他內部郵件中,財務部門的一名總監似乎提到了釋放1.5億歐元(1.75億美元)的目標,他在上個月的一封郵件中表示需要完成“1.5億歐元的采購任務”。這位總監在另一封郵件中寫道,將供應商付款延遲到7月(日產第二季度的開始)是幫助實現1.5億歐元“采購任務”的一個選項。
郵件顯示,日產討論過給供應商兩個選擇:一個是接受延遲付款以換取更高的付款。另一個是像往常一樣按時付款,在這種情況下,匯豐銀行 (HSBC) 將代為支付,日產隨后將向銀行償還本金加利息。
匯豐銀行在三月份的一份文件中被列為日產的銀行之一,該行拒絕對客戶事務發表評論。
一份2024年10月的公司文件顯示,該汽車制造商估計,通過延長與英國和歐盟的十幾家公司的付款期限,包括人力資源服務公司萬寶盛華 (ManpowerGroup) 的英國子公司和航運公司商船三井 (Mitsui O.S.K. Lines),其自由現金流最多可增加5900萬歐元。
今年2月份,財務部門總監在郵件中談到了為3月底財年結束提供自由現金流的問題,表達了對實現目標的擔憂,并表示需要聯系更多供應商,包括印度的供應商。
“只剩下幾周了,”總監寫道。“急需支持。”
截至3月底,日產手頭持有2.2萬億日元(151億美元)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它在本財年面臨約7000億日元的到期債務。
其債務已被三大主要評級機構全部下調至“垃圾級”。日產在本月的一份文件中表示,任何進一步的評級下調都可能使未來的融資計劃復雜化。
現金充裕卻拖欠貨款:日產“財務魔術”背后的轉型陣痛
手握2.2萬億日元(151億美元)現金儲備的日產,竟向供應商提出延遲付款請求,這一看似矛盾的舉動揭開了傳統車企轉型的殘酷真相。表面充裕的資產負債表下,暗藏三重危機:短期債務高壓(7000億日元到期債務)、現金流持續失血(本季度預計負現金流5500億日元同比惡化81%),以及信用崩塌(三大機構齊降至垃圾級)導致的融資困境。
日產的“延遲付款”策略實為斷腕求生。郵件中“CEO自上而下要求保現金流”的表述,暴露其試圖以供應商賬期換取喘息空間——即便需額外支付利息,仍比垃圾評級下的市場融資成本更低。這種拆東墻補西墻的財務操作,本質是傳統制造巨頭在電動化轉型中規模優勢反成包袱的縮影:老舊產線折舊、裁員關廠成本、技術研發投入,正吞噬其現金儲備。
更值得警惕的是行業連鎖反應。當巨頭開始拖欠貨款,中小供應商將首當其沖承受現金流壓力,可能引發供應鏈信用收縮。若日產無法在2026年實現其承諾的正自由現金流(郵件顯示已兩度延期付款),這場“財務魔術”終將謝幕。傳統車企的轉型,從來不是溫情的賽道切換,而是現金消耗戰中的生死時速。
(編譯:全球汽貿網 Luc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