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陵法院多元聯動
廿載積案一攬子化解
“融合法庭”
一起因拆遷補償引發的糾紛,橫跨近20年,牽涉行政、民事、執行和信訪矛盾,法律關系盤根錯節,成為困擾企業和政府的一塊“硬骨頭”。
近日,海陵區人民法院與海陵區司法局緊密協作,依托海陵區行政爭議多元調處中心平臺,創新運用“融合法庭”工作機制,成功促成各方當事人達成調解協議并經司法確認,實質性化解了這起糾紛。
2006年,海陵區某街道辦拆遷泰州某服裝公司部分廠房,因政策調整,補償款未能完全到位,糾紛由此產生。2024年,街道辦因城建需要,計劃拆除該公司剩余房屋。與此同時,關聯企業泰州某洗滌公司還深陷一起始于2015年的投資款返還執行積案。多重壓力下,兩企業將拆遷補償與投資款執行問題“捆綁”,以行政訴訟形式要求街道辦支付高額補償款,矛盾一觸即發。
面對這起時間跨度長、矛盾積累深、法律關系復雜的案件,海陵法院與司法局立足職能,摒棄就案辦案的簡單思維,通過多方聯動、多類糾紛統籌、多措并舉,實現了糾紛的實質性化解。
法院、司法局主動牽頭,聯動住建、自規等職能部門,深挖歷史政策依據,厘清責任邊界,并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針對重大法律疑難問題,主動對接集中管轄法院、上級法院尋求專業指導,確保調解方案合法可行。
秉持多類糾紛“一攬子”化解思路,承辦法官打破單一糾紛處理局限,將行政補償爭議、民事債務糾紛、長期未結執行案件以及信訪訴求視為整體,精心制定統籌方案,平衡各方合法權益,避免程序空轉和衍生訴訟,實現法律、社會、政治效果的統一。
在調解過程中,法官和調解員多次深入拆遷地塊現場勘察,借助街道“融合法庭”平臺,與各方“零距離”溝通,掌握核心訴求與歷史癥結,并提示訴訟風險、引導理性維權。依托區綜治中心資源整合優勢,法院速裁團隊與司法局毗鄰辦公、高效協同,最終實現了從風險評估、調解到協議簽訂及司法確認的全流程“一站式”服務。
此次積案的成功化解,既維護了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優化了營商環境,保障了城建項目順利推進,也為妥善解決同類歷史遺留的“骨頭案”積累了寶貴經驗,展現了基層在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方面的創新智慧和責任擔當,為完善多元化解紛機制提供了有益的“海陵方案”。
文稿 張 超
排版 蒼 菲
審核 肖夢琪
海陵法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