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南昌市通過持續改善兒童安全出行體驗、拓展兒童人文參與空間、開展兒童友好社區等一系列舉措,為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積極推動兒童友好城市建設。
讓城市公共空間增添童趣
暑期已至,走進南昌地鐵3號線墩子塘站,映入眼簾的“兒童友好車站”充滿童趣。站廳內,一輛輛縮小版的“地鐵列車”模型被裝飾成童話主題車廂,孩子們可以進入其中體驗“小小列車長”的樂趣。
“地鐵站成了游樂場,這個創新讓孩子特別開心。”帶著5歲女兒來體驗的市民李女士說。“兒童友好車站”不僅展示了南昌地鐵的發展歷程,還設置了交通安全知識互動區,通過趣味游戲向孩子們普及安全乘車知識。同時,以“一米高度看城市”為核心理念,通過兒童專屬友好閘機通道、童趣主題裝飾、兒童專屬閱讀空間、“童趣能量站”兒童書畫作品展區、地鐵母嬰室等六大特色場景建設,為兒童提供更溫馨、便利的地鐵出行體驗。
“兒童友好車站的建成,是全社會關愛兒童成長的生動體現。”南昌中鐵穗城軌道公司值班站長袁錦秀表示,“希望通過這樣的場景打造,讓孩子們在日常出行中感受到城市的善意與溫度,未來還將在其它地鐵站點推廣類似活動,讓城市公共空間更加貼近兒童需求。
拓展適兒化人文自然參與空間
周末去哪兒“遛娃”?在南昌,這個問題有了越來越多新答案——
贛江“兩灘七灣”天然泳場綿延數公里的金色沙灘、緩坡入水的淺灘設計,讓孩子們可以安全地堆沙堡、踏浪嬉戲,來一場城市里的“趕海”體驗;作為江西省首座AI智能公園,磨盤山森林公園的鋼架鏤空步道全長約10.59公里,平緩易行,適合親子徒步,孩子們可以在森林中奔跑,觀察自然生態……
這些體現兒童友好的元素,都是南昌積極推進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努力與實踐。近年來,南昌貼近兒童需求,拓展適兒化人文參與空間,打造兒童親近自然的樂園,組織豐富多彩的親子活動,讓年輕父母在家門口就能輕松“帶娃”,為兒童快樂成長發展提供適宜的條件、環境和服務。
“快看!我的火箭飛起來了!”在南昌縣蓮塘鎮開發路社區,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此起彼伏——一場以“火箭發射”為科普主題的戶外活動正面向轄區內親子家庭開展。活動中,志愿者們通過科學實踐,深入淺出地講解了火箭發射的科學原理,利用游戲的形式,將自身實踐與科普內容結合起來,潛移默化地讓孩子們了解科學原理,增強動手能力。社區活動負責人王女士表示:“我們社區特別注重兒童友好元素挖掘、致力于兒童友好社區建設,針對社區親子家庭教育開展了很多相關科普活動,也希望接下來能以一系列‘既有趣又好玩’的主題活動,給我們社區打出品牌,做出特色。”
以“一米高度”建言獻策
兒童參與是兒童友好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核心要素,讓兒童廣泛參與到家庭、社區、社會相關事務中,傾聽兒童的聲音,以“一米高度”建言獻策,能讓城市更加美好。
“暑假期間,建議咱們這里的閱讀室延長閉館”“南門口附近的道路地磚不平整,沒有綠道,希望能得到修理”……近日,為促進兒童參與社區事務,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與思考能力,有關部門聯合多個社區,成功開展了“社區小主人,我的社區我做主”兒童議事協商活動。這些活動不僅為孩子們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參與議事的平臺,更激發了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在為社區建言獻策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小主人”的責任感和榮譽感。
傍晚時分,紅谷灘區生米街道生米花園小區的兒童游樂場里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嶄新多樣的娛樂設施、色彩斑斕的塑膠地面、可愛醒目的手繪背景墻……這座歷時2個月改造的新游樂場,從誕生、選址、選材到日常維護等,都離不開該社區兒童的參與。在一次社區舉行的“紅谷連心會”上,不少兒童代表提出了在社區共建兒童樂園的想法,最終,經過居民代表、物業、政協委員等商討,孩子們的想法落地落實。“看到自己提的意見想法被采納,感覺很有成就感。以后我也會多關注身邊的事,提出更多好建議。”今年12歲的吳桐宇說。
傾聽兒童的聲音、尊重兒童的想法、看見兒童的需要。如今,在南昌,隨著更多兒童友好社區、人文參與空間、公園及戶外自然活動場所等落成,多項實實在在的舉措讓城市變得更加溫暖、更具活力,“兒童友好”逐漸成為南昌的溫暖底色。“我們也期待培養出更多具有責任感和創造力的‘城市小主人’,帶動更多的家庭親友參與其中,共同繪制和諧溫馨友愛同心圓。”南昌市婦女兒童發展綱要(規劃)推進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人陳科表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