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起來,與超級電容儲能相結合,在滿足公交車輛充電需求的同時,還能實現能源的合理調配與利用,推動綠色交通與可持續能源的融合發展;白天用光伏發電,晚上用儲能系統來供電,讓柴油發電機熄火,離網儲能系統搭配光伏板,讓海島告別“電力焦慮”……科技創新的浪潮洶涌澎湃,眾多浦東企業以綠色發展為己任,繪就節能降碳新畫卷。
超級電容,綠色出行“加速器”
記者近日走訪了前灘光儲充公交樞紐站。這里投入運營的超級電容公交車,搭載奧威科技新一代高能量超級電容器技術,續駛里程大幅提升。車輛在終點站“休息”的幾分鐘內便可完成一次充電,行駛一個10公里的單程后仍有30%的余電量。
以公交981路為例,線路延伸至前灘后,同步上線9輛超級電容車,駕駛員在操作臺上輕輕一按,智能柔性充電弓自動啟動,5到10分鐘即可充滿電,助力車輛順暢行駛完一圈線路。這一技術的應用,讓公交車在保持整車設計美觀性、實用性的同時,適應了長續航的應用趨勢,有效減少了車輛充電次數,降低了充電樁建設投入。
據介紹,前灘多元儲能數字化快充公交樞紐,作為奧威科技技術落地的重要成果,配備了2臺快充充電設備。這些設備通過智能柔性充電弓,能在短短10分鐘內完成公交車輛的自動充電,極大地提升了公交運營效率。以往公交車若采用慢充,需耗費3-5小時,且需專門的充電場地;而智能充電弓巧妙利用了城市道路的閑暇空間,如公交站牌、道路邊隙等地,見縫插針式的布局有效提高了城市閑置場地的利用率,緩解了“場地難”這一城市公交充電的痛點。
不僅如此,前灘光儲充公交樞紐站還建設了場站式光儲一體化系統。該系統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存儲起來,與超級電容儲能相結合,有效降低了場站能耗,確保了用能穩定。在滿足公交車輛充電需求的同時,還能實現能源的合理調配與利用,進一步推動了綠色交通與可持續能源的融合發展。據統計,該樞紐站投入運營后,節省電費支出約20%。
儲能系統,編織零碳網絡
從實驗室走向世界能源舞臺,扎根張江的派能科技用200萬套儲能系統編織起覆蓋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零碳網絡,書寫中國制造走向世界的生動樣本。
在浙江北麂島,派能科技部署的6.75MWh離網儲能系統搭配光伏板,織就了全國最大的海島微電網項目。這套6.75MWh離網儲能系統每年替代柴油發電180萬度,減少1795噸碳排放,相當于在5.6平方公里的海島種下10萬棵樹。隨著第五期擴容項目工程即將投運,10MWh儲能容量將讓海島徹底告別“電力焦慮”。
而在上海一酒店內,派能科技的2.78MWh儲能系統則通過實時電價自動充放電,使酒店年用電成本降低15%,減碳1000噸,為“儲能+酒店”模式樹立了行業樣板。
這些實踐成果的背后,是派能科技在技術領域的十六年積淀。2024年3月,派能科技參與起草的《鋰離子電池碳足跡量化標準》正式發布,這項里程碑式成果標志著鋰電池碳足跡核算體系的正式建立,填補了行業空白。該標準為行業提供了統一的量化方法與操作規范,為后續國際數據互認機制的形成奠定了關鍵基礎。
移動能源,破解充電困局
一日清晨,浦東一小區內,張阿姨的新能源車電量告急。過去她總要搶車位、排隊充電,如今只需手機一點,一臺黑色的“充電機器人”便靈活駛來,精準停靠車位旁,為它充電。“像叫網約車一樣方便!”她笑著說。這幕智慧充電場景的背后,正是聚焦城市能源轉型的科技創新型企業——國廣順能(旗下充電品牌:黑馬原力DHForce)的創新成果——讓充電樁“跑起來”,破解城市充電困局。
通過在浦東試點G30福寶充電車開進狹窄弄堂,居民再無需“飛線充電”。除了解決老舊小區充電難,商場排隊久、電網波動大等這些新能源時代的“攔路虎”,也被黑馬原力逐一破解。
目前,該企業移動能源產品已在上海、浙江、江蘇等國內七省市常態化運營,并出口至歐洲、東南亞、中東等地,2024年至今銷量達數百臺。在上海,其技術已服務超6萬用戶,實現10萬小時零事故安全運營,五重安全防護體系成為民生用電的堅實保障。
文字:須雙雙
編輯:李志豪
* 轉載請注明來自浦東發布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