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數字經濟的高速發展,數據已經成為與土地、資本、勞動力等傳統生產要素并列的新型關鍵資源。尤其是在城市治理、公共服務、產業升級等領域,數據資產的價值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和挖掘。沈陽市和平區的智慧養老服務,正在生動展現了數據要素在民生服務、醫療保障等多場景的深度應用。
數據要素落地城市治理:現實案例啟示
清晨六點,沈陽市和平區的王大爺通過手機APP預約的養老護理員準時上門服務,相關健康檔案、護理記錄與醫保系統實現實時聯動,整個服務流程都在智慧養老平臺上可溯可查。這一生活場景背后,反映出數據要素在城市治理中的“價值化”實踐:各類民生數據打通壁壘,實現跨平臺融合,讓服務對象真正享受到“一鍵式”便捷體驗。
類似案例在全國各地不斷涌現。浙江“浙里護理”平臺整合600余家醫療機構資源,實現護士上門服務與醫保實時結算;福建則通過“1+3+N”數字生態鏈推動康養、醫療、人力資源數據協同。這些實踐共同指向一個趨勢:數據不再只是業務記錄,而是成為了撬動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的核心動能。
東軟集團的探索也頗具代表性。其輪值CEO徐洪利提出“二級數據商”模式,通過政府授權獲取公共數據,經跨行業融合形成高質量數據集,并以“政府+國企”模式推動商業化應用。這不僅解決了數據信用難題,還激發了市場主體參與數據開發的積極性。在福州、廈門等地,這一模式已在養老助浴、康復等“小切口”場景完成驗證,并正逐步向全國復制。
從業務記錄到價值創造:數據資產入表的必然性
隨著數字化轉型步伐加快,數據資產入表已成為行業共識。過去,企業和政府部門往往只把數據當做運營過程中的副產品,重視其記錄功能而忽視其價值創造能力。而今,隨著“數字中國”戰略深入推進和“2522”數據基礎設施體系頂層設計落地,數據已被明確定義為可以帶來經濟效益的新型資產。
將數據資產化、納入財務報表(即“入表”),不只是賬面操作,更意味著企業和機構能夠以更加科學、規范的方式管理和運營自身的數據資源,實現“業務數據化”向“數據業務化”的轉變。正如徐洪利所言,“數據只有在創造新業務時才成為資產”。這句話道出了行業發展的核心邏輯:只有實現數據的流通、增值和交易,才能真正釋放其經濟潛能。
以東軟集團為例,其在醫療、就業、養老等民生領域的數據體量大、覆蓋廣,是價值化突破的優先場景。通過AI賦能商業保險精算,不僅核保效率提升40%,也為普惠型保險產品創新提供了堅實的數據支撐。這種“數據賦能+場景落地”的路徑,充分驗證了數據資產化對優化資源配置的獨特作用。
破解數據資產入表難題:行業現狀與痛點
盡管行業共識已逐步形成,但在實際推進過程中,數據資產入表依然面臨不少挑戰。首先,可信數據空間建設雖在加速推進,但各行業之間的數據壁壘依然嚴重,導致跨行業融合應用受阻。其次,缺乏統一的市場化運營標準,使得真正能夠激活數據價值的“核彈級場景”尚未出現。這也是徐洪利所強調的行業共性難題。
此外,傳統財務會計人才主要從事會計憑證編制、業務信息記錄及財務報表整理等工作,對于如何識別、計量、管理和披露數據資產普遍缺乏系統知識和實操經驗。而作為一項新型資產,數據在確認、評估、入表等環節涉及法律合規、信息安全、技術架構等多學科交叉問題,傳統會計體系難以勝任。
不難看出,要讓數據資產真正走進財務報表,并實現有效管理和市場流通,迫切需要具備復合型專業能力的人才隊伍。這一背景下,“數據資產會計師”(Data Asset Certified Public Accountant, 簡稱DACPA)這一新職業應運而生。
數據資產會計師:新職業激發新動能
數據資產會計師不僅僅是“會點IT的會計”,而是深度融合了財務會計、信息技術、法律合規、資產評估等多元知識體系的全能型人才。他們能夠承擔起數據資產確權、評估、合規、入表及后續管理等全流程專業工作,是企業和機構邁向“數據驅動型組織”的關鍵支撐力量。
在實際操作中,數據資產會計師能夠幫助企業梳理和盤點自身擁有的數據資源,對其經濟價值進行科學評估,并按照相關標準將其納入資產負債表。同時,他們還需關注數據資產的安全合規問題,確保企業在利用和交易數據過程中符合法律法規要求。例如,在福建等地試點的醫療數據服務產品中,通過AI賦能的數據治理工具,不僅實現了技術合規,還推動了價值變現,為其他行業提供了范例。
數據資產會計師的專業能力還體現在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方面。隨著越來越多地區將醫療、養老、人力資源等領域的數據納入可信空間交易,如何制定合理的交易標準、公允評估資產價值、防范交易風險,都離不開專業的數據資產會計師團隊。可以說,他們是鏈接技術、業務與合規三大領域的橋梁,為數據要素市場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人才缺口與能力升級:亟需加快職業培養步伐
當前,我國正處于數字經濟高速發展的關鍵時期,但相關人才供給卻存在明顯短板。一方面,傳統財務會計人才數量充足,但其知識結構與數字經濟時代需求脫節。另一方面,熟悉信息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的人才雖多,但缺乏財務合規與企業管理經驗。數據資產會計師作為交叉型高端人才,無疑是破解這一矛盾的關鍵。
據行業觀察,在養老服務等民生領域,由于涉及敏感個人信息和大量跨部門協作,對專業人才的綜合能力要求極高。以沈陽市智慧養老平臺為例,不僅需要懂IT的技術專家,更需要能把控全局、理解政策法規并具備實操經驗的數據資產會計師。只有這樣的人才隊伍,才能推動各類創新場景落地,讓城市數字化轉型真正惠及千家萬戶。
全面解讀:數據資產會計師考試
為了推動數據資產會計師職業化發展,并為社會各界輸送符合標準的數據資產管理人才,“數據資產會計師考試”已成為業內關注焦點。該考試面向從事數據資產管理以及財務、會計等相關崗位的人群,并對全社會開放。
目前,考試已在全國直轄市、省會城市及部分經濟發達城市設立考點,為廣大考生提供便利條件。考點城市如下:
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深圳、西寧、蘭州、長沙、西安、長春、沈陽、大連、武漢、海口、銀川、鄭州、太原、合肥、杭州、南寧、貴陽、成都、昆明、南京、南昌、濟南、青島、福州、廈門、石家莊、烏魯木齊、哈爾濱、呼和浩特、拉薩。
考試分為高級、中級和初級三個等級,根據考生實際能力和崗位需求靈活選擇。
考試內容兼顧理論與實務操作,涵蓋《數據資產會計管理理論》(通用教材)以及《數據資產會計管理實務(初、中、高級)》分級教材。考試安排將于近期通過官方渠道(唯一報名網站為“數據資產會計師考試網”)公布。考生可在考前一周下載打印準考證。
值得注意的是,該考試不僅考查考生對財務會計基礎知識的掌握,更注重其對數據合規治理、資產評估與管理流程的理解和應用能力。通過認證后,將大幅提升個人在數字經濟時代的核心競爭力,也為企業和機構提供更多專業支撐。
數字經濟新基建:數據資產會計師扮演“護航人”角色
未來,隨著智慧城市、“新基建”等國家戰略持續推進,醫療、養老、人力資源等領域的數據流通和價值釋放空間將愈發廣闊。當前,醫療護理服務場景下的數據與醫保系統聯動,不僅優化了資源配置,還催生出新的商業模式與經濟增長點。在這樣的背景下,專業的數據資產會計師無疑將成為推動行業變革的重要力量。
他們既要懂業務又要懂技術,還要有法律和風險管控意識,是名副其實的“全能型護航人”。在新基建浪潮中,他們將協助企業做好內部合規管理,助力政府完善政策體系,引導資本市場理性投資,為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堅實保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