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魅族科技”又回來了!
就在六月底,官方微信公眾號悄然從“星紀魅族科技”改回原名,微博賬號也同步更名。這一看似簡單的名稱變動背后,暗藏著重返戰場的野心。
手機市場已許久未見真正的“小屏旗艦”。主流廠商追逐大屏賽道,消費者對小屏的渴望卻從未消失。
魅族22系列將推出6.3英寸小屏版本,機身寬度僅71mm,在安卓陣營中堪稱異類。
魅族科技名稱的回歸并非偶然。2025年6月29日,“星紀魅族科技”公眾號正式認證為“魅族科技”,這已是該賬號的第四次更名;品牌回歸傳統名稱,暗示著產品策略的重新聚焦。
官方明確指出,從魅族22系列開始,公司將不惜一切代價加大影像技術的研發投入。這一聲明彰顯了魅族重塑其旗艦產品形象的堅定決心。
格外引人關注的是,魅族創新性地顛覆了常規產品排列方式,鄭重承諾將打造一系列形態各異的“全新22系列宇宙”。
三劍客戰略正式亮相,包括6.3英寸的輕巧小屏版、6.55英寸的標準版以及6.8英寸的Pro高端版。這一系列產品,滿足從單手操作愛好者到追求大屏體驗的全能用戶,在安卓市場中獨辟蹊徑。
小屏版魅族22的71mm寬度機身令人驚嘆。在安卓陣營普遍寬度超過75mm的今天,這一尺寸精準狙擊了小屏手感情有獨鐘的用戶群體。
更令人驚訝的是,魅族沒有因小屏而妥協硬件配置:
5500mAh±電池容量,在6.3英寸機身中塞入如此大容量電池;
首次搭載潛望長焦:打破小屏手機難以容納復雜光學結構的固有認知;
驍龍8至尊版處理器:采用臺積電3nm工藝;
新機沿襲了魅族一貫的純白色正面設計,其機身重量僅為190克,輕盈便攜,并采用了航空級鋁合金材質的中框,邊框寬度進一步縮減至僅有1.22毫米,如此之窄的邊框設計,使得視覺效果格外震撼人心。
魅族影像能力的弱勢即將成為歷史,官方誓言從魅族22系列開始“全面扭轉影像口碑”,其配置確實令人眼前一亮。
標準版搭載索尼LYT-900三攝系統,而Pro版祭出“2.5倍直立+5倍潛望雙長焦”組合,支持120倍混合變焦。這一配置甚至超越了部分大屏旗艦的影像能力。
算法層面迎來重大突破。新機首發“暗夜銀灰”膠片濾鏡,通過70億參數AI模型實現發絲級摳圖,夜景曝光速度提升50%。有數碼博主實測發現,其長焦解析力竟能看清兩公里外的車牌號。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魅族22系列采取的價格定位:標準版聚焦3000元價位段;Pro版上探4000元價位段,這一定價意圖明顯:在蘋果與安卓旗艦的中間地帶開辟新戰場。
魅族22系列不僅是手機,更被定位為 “AI Device”。新機將深度整合AI能力,成為魅族All in AI戰略的首個落地產品。
新機型將配備一個獨立的AI功能鍵,該鍵可一鍵激活語音助手或切換不同的場景模式。在系統層面,將實現與通義千問、文心一言等第三方大型模型的深度融合。
魅族率先成為接入阿里云通義千問Qwen-Omni端到端全模態大模型的終端廠商,這一舉措尤為引人注目。此合作將為魅族22系列帶來業界領先的AI使用體驗。
續航能力魅族22小屏版配備5500mAh±電池和80W快充+50W無線充,理論上解決了這一痛點。但實際表現仍需真機測試驗證。
影像在小尺寸機身內塞入潛望長焦等復雜模組,可能影響機身厚度和散熱性能。臺積電3nm工藝的驍龍8至尊版能否在高負載下保持穩定,同樣是未知數。
魅族22的小機身與大配置的碰撞,能否打破市場對小屏手機的偏見?答案將在盛夏揭曉。
那么你們覺得這新機如何?歡迎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