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此文前,為了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可以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相信80年代和90年代的人,對于《曲苑雜壇》這檔節目應該不陌生吧,在那個年代,每到《曲苑雜壇》播出的時間,不管大人還是小孩,都會守在電視機前,觀看這檔節目。
甚至有的人家里沒有電視,還會跑到鄰居家去看,當時,因為這檔節目深受觀眾們所喜愛,還被評為了央視王牌節目。
作為《曲苑雜壇》主持人與制片人的汪文華,更是憑借這檔節目拿下了“全國十佳制片人”等多個獎項。
但凡事有好就會有壞,汪文華因為這檔節目遭受了無妄之災,最終,節目突然停播,汪文華也不再在大眾的視野中出現。
有人說是因為她得罪了姜昆遭到了封殺,這背后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汪文華出生于,河北省保定市的一個普普通通的家庭,在她三歲那年,母親因發生意外導致殘疾,讓本來就不算寬裕的家庭變得更加困難。
于是,年幼的汪文華在這種家庭環境下,早早的就學會了察言觀色,并且,承擔起了超出年齡的責任。
盡管家庭環境艱苦,但絲毫沒有影響到汪文華對于藝術夢想的追求,聽評書、聽相聲,是她童年唯一的慰藉,收音機里傳出的那一個個故事,讓汪文華暫時忘卻了生活的心酸。
當父親問她長大之后想做什么工作的時候,她回答到,“我想當評劇演員”,父親在聽到她的回答之后,覺得汪文華的想法和其他人都不太一樣,認為汪文華的這個夢想就只是小孩子說笑,并沒有當真。
可汪文華用實際行動向父親證明了,她是真的想要當評劇演員,在汪文華14歲的時候,武漢空軍文工團招生,汪文華拼盡全力,抓住了這個難得的機會,考了進去,從此開啟了她的學習之路。
在汪文華進入武漢空軍文工團四年后,在一次文藝匯演中,她表演的小話劇成功把臺下的團長給看傻了,當場決定要留下她。
但是汪文華在進入文工團之后,反而迷上了評書,為了拜師學藝,汪文華盯上了評書界的泰斗袁闊成。
在她一次次真誠的登門拜訪之后,袁闊成最終被他的執著所打動,破例將汪文華收入了門下,也是從這之后,汪文華才算是真正踏上了藝術之路。
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練嗓,用別人休息的時間學習《史記》,硬生生把自己從一名文藝兵打磨成了一位博學多識的藝術人。
可命運總是出其不意的,1988年,汪文華轉業到了中紀委,捧上了人們口中的“鐵飯碗”。
當人們都羨慕她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她過慣了和藝術打交道的日子,汪文華毅然決然的放棄了這個“鐵飯碗”的工作,選擇了投身中央電視總臺,繼續追逐自己的藝術夢想。
汪文華憑借著,她自己出眾的才華,和能吃苦的精神,創辦出了《曲苑雜壇》這檔節目。
從策劃到選題、從節目制作到人物塑造,節目的每一道工序,她都親自把關。
功夫不負有心人,最終由汪文華層層把關的《曲苑雜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觀眾們的喜愛,收獲了超高的收視率以及各類獎項。
但有利就有弊,《曲苑雜壇》這檔節目的大熱,卻意外引發了一場風波,而這風波的中心人物就是相聲界的代表姜昆。
其實,他們二人之間的分歧,本質上就是理念之爭,是一場誰也無法說服誰的路線對抗。
姜昆作為相聲界中的領軍人物,眼見相聲逐漸式微,于是想要通過《曲苑雜壇》這檔節目來振興相聲,為相聲演員提供更多的機會。
甚至,姜昆想和汪文華商量,想讓汪文華在《曲苑雜壇》節目上為他自己開一場相聲專場。
可《曲苑雜壇》這個節目,最重要的就是這個“雜”字,簡單來說就是,這檔節目的目的就是為了能夠讓觀眾看到更多的藝術形式。
于是,汪文華就只好委婉的拒絕了姜昆想要給自己開一個相聲專場的請求,可是她沒有想到,她的拒絕,竟然給她帶來這種“下場”。
有消息稱,姜昆在遭到拒絕之后,在一次節目中公開批評《曲苑雜壇》這檔節目,說這檔節目,“不倫不類,誤人子弟”。
當姜昆這句話傳到汪文華耳朵里之后,汪文華當然不愿意,因為這檔節目是她辛辛苦苦做出來的。
于是,汪文華對于姜昆的這句話做出了回應,她表示,她愿意接受一切批評,但是不會為了迎合某一個人就去改變節目的內容。
在汪文華回應之后,姜昆和她之間算是徹底結了怨,兩人開始了互相給對方使絆子。
其中,最為過分的就是,姜昆為了“報仇”,聯合馬季、馮鞏等相聲界知名演員,去央視總臺那告了一狀。
他們聲稱《曲苑雜壇》的片頭曲存在“倒字”問題,“倒字”其實就是說唱不準字音,就比如把“相聲”唱成“響聲”,其實這種現象是很常見的。
但面對相聲圈這么多知名演員的壓力,央視不得不要求節目進行停播整改,可就是這一停播,汪文華就再也沒有出現在觀眾的視野中了。
有人說,汪文華的節目停播全是因為姜昆的舉報,但其實并不全是因為這,還有一方面原因是時代變了。
觀眾口味轉變,各種新潮的綜藝層出不窮,《曲苑雜壇》的形式在日新月異的娛樂市場面前,顯得愈發“老舊”,收視率下滑將是它的必然結局。
而在節目停播之后,汪文華也徹底回歸了家庭,因為丈夫常年在日本工作,因此王文華就擔起了照顧老人孩子的任務。
這一照顧,就是幾十年,如今的汪文華,因為丈夫回國,也有了更多的個人時間,她利用這些時間,去報了一個老年大學,培養了更多藝術方面的愛好。
如今,雖然自己創辦的節目被停播,歲月也在她的身上留下了痕跡,但她并沒有停下過對藝術的追求。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